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教育学[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

当代教育学[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1.科学、技术的含义
(1科学的含义
科学首先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探索这种知识的认识活动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它还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有自己的组织,成了社会制度中的一个部门。

(2技术的含义
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是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还包括生产_工具、设备、程序等。

科学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科学转化为技术的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
①科学能够有力地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②科学也能够影响到教育对象。

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更符合这种规律,并使学习者扩展自己的受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技术上的广泛应用,能够使教育对象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得以扩大。

③科学还会渗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之中,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

(2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只有在适宜的社会体制和文化传统的中介作用下,才能变为现实。

科学能否对教育发生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能否进入教育
过程。

而这种介入的有无或大小,则又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科学与教育制度以及文化传统。

(3影响的途径和特征
科学技术通过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两个途径影响教育。

①思想观念的途径,是指科学以理论以及理论所反映的某种思想观念的形态进入教育领域,从而影响教育者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学习能力,或者影响某些教育资料的内容。

②技术手段的途径,是指科学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3.教育如何作用于科学
科学的发展推动与制约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也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育与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它使科学得以继承与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又使科学得以创新与发展。

(2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体制化
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实质上是科学从业余变为职业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条是在学校里设立专门的科学教席,另一条是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学校为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提供了理想的母体。

(3教育与科学研究
现代教育不单纯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承担着直接的科学生产——科学研究。

教育机构也承担着直接的科学生产的任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这一职能在高等学校反映得尤其明显。

二、教育中的科学成分
1.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成分
(1科学作为教育目标
科学作为教育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第一,培养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是
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二,培养新一代的合格公民,基础教育所要培养的任何人,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2科学作为教育内容
科学作为教育内容,不仅因为它有用,而且还因为它凝聚着真善美的因素,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3科学作为教学方法
科学作为教学方法,是因为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别人已知而自己未知事物的过程,与科研过程有相似的内在心理机制。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科学在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化作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等。

2.教育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成分
(1科学与教育政策
当代,科学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与教育成为环环相扣的两个基础性环节。

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需要,往往直接能够在教育政策中得到体现。

科学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科学作为教育研究的规范
教育本身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其研究规范不断向科学化接近,也是科学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成果之一。

三、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1.“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主要特征
(1能力本位主义
以往的科技革命都以解放人的体力为要务,新科技革命则旨在解放人类的脑力,把人的智慧从繁重的记忆和计算负担中解放出来。

因此,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或称之为“过程教育”。

(2个别化模式
新科技革命对传统的大一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的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将是培养目标的个性化。

在“第四次教育革命”中,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普遍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将重新返回学校,并且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显示其前所未有的效力,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则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3广泛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新科技革命将为教育提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

学校的许多教学职能将可能部分地转移到非学校部门去。

(4高情感、高创造性的教育
新科技革命不仅通过物质手段更新教学技术和形式,而且还会以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影响人,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教育的人文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新教育革命除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之外,必将要求更加重视高情感的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共事、合作的素质。

2.科学教育的新取向
(1科学教育人文化
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核心,就是要求把科学首先作为一种文化,而不单纯是一门技术教给新的一代,使他们不仅掌握科学本身,而且还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怎样合理地应用科学,使之造福于人类而不是贻害社会。

科学教育的人文化,
就是在教育上,科学首先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而不是一门功利性的实用技术。

(2科学精神的教育
科学精神是科学界认同与遵守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是科学的人道本质所要求的价值理念、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

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要求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从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及科学家等角度着手,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并将其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去。

3.知识增长对教育的新挑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知识增长的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

一个人形成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2知识结构的综合化。

拓宽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3知识传播的数字化。

要求人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吸收、判断、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知识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这就向教育提出了培养具有现代国际沟通基本技能和现代国际观念的国际化人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