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第一,挑选合适的笔墨纸毡工具:毛笔、砚台、墨水(一得阁牌)、印章、印泥(用水印泥,不要用油印泥)、毛毡、镇纸、字帖、宣纸。
(一般练字基本上都是如此)(一)毛笔:【毛笔种类】硬毫笔:笔性刚健如:狼毫、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笔。
软毫笔:笔性柔软。
如:羊毫笔。
兼毫笔: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刚柔并济。
笔性介于硬软毫之间。
如:长流、如意,适合初学的人使用。
笔用中号笔大小合适,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种品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
初学者买狼毫或兼毫。
狼毫笔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
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
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发笔:用清水浸泡笔毫,把笔的胶质泡发。
不要浸泡太久,以免笔管裂开掭笔:在砚台边上捻转笔锋,使笔锋顺拢洗笔: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上的余墨洗去。
把笔放在毛边纸上吸去水分。
把笔吊在笔架上晾干。
(二)墨:.墨可分为松烟墨及油烟墨。
●松烟墨:是燃烧松枝取其烟,经过漂、筛,除去杂质,配以牛皮胶和香料加工制成。
●油烟墨:用桐油、麻油等植物油所燃烧之烟,加皮胶、香料而制成,黑色黑而亮。
好墨的特点:●质细:指墨没有杂质,结构紧密。
●胶轻:墨中配入之胶质适中。
●色黑:墨色黑中透亮,有神采。
●声清:研磨或敲击时,声音清脆而不粗浊。
研墨:倒水要适量,不要太多。
拿墨时,食指要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
按墨要重,磨墨要慢。
(三)纸:1.木浆纸:宣纸、棉质。
2.竹浆纸:毛边纸、元书纸。
3.宣纸:拉力较强、洁白、坚韧、耐久等特点。
初学者用纸选用毛边纸(黄色有“米”字格的,看起来像手纸,中间还夹杂草),毛边纸论“刀”卖,一刀大概有80~100张,便宜又多,很适合初学者练习宣纸要选用熟宣,理由有两点:价格便宜,吸墨性强,书写时墨汁不会洇开,初学者容易把握。
初学者书写时可用粗糙的那一面,摩擦力比较大,好运笔。
(四)砚:又称砚台、砚池,砚的质地要细腻,才能发挥墨的效用。
一般石质为主。
1.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
平时可采用台湾西螺所产的「螺溪砚」。
2.使用及保养:●避免砚台表面磨损。
●书写完毕,将砚台上的残墨与墨渣清洗干净。
●加上盖子,以防止污染。
安砚:把砚台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练习书法的一般步骤:浸润毛笔。
用纸巾将毛笔上的水吸干。
(不要用力拽毛笔的毛)。
将墨水倒入砚台里。
铺毛毡用毛笔蘸墨并将毛笔在砚台边上舔干。
将宣纸铺在毛毡上。
(注意要放平)将镇纸压在宣纸上。
(压一边即可)打开字帖,翻到你所要写的那一页握笔。
在宣纸上着笔第二,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铺好笔墨纸毡之后,在毛纸的“米”字格中画圈和花。
所谓“圈”就是从米字中心点出发,像“波板糖纹路”一样一圈圈往外绕,画出的圈尽量保持“笔画均匀、笔画间均匀、圈数多”;所谓“花”,是顺着“米”字格的八个支线依次画花瓣,但记住是按“8”字型笔画顺序(若是不太懂就自己捉摸下或问下身边会的朋友)。
这两种是基础的基础,练习笔杆。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写字姿势一、书写姿势:姿势与写字关系密切,对人身体有直接影响。
写字有坐姿和站姿两类。
头部端正,微向前倾。
胸不靠桌,两肩齐平。
左手按纸,腰部上挺。
两脚平放,与肩同宽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成< >形)、足安。
坐姿的要求: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稍微向前,头不低俯在纸前,也不向左右偏侧,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身直,即身子要坐得正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肩齐平,背要直,腰部挺起,身子不要靠近身边,以免妨碍呼吸,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臂开,即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姿势;足安,即两脚自然放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2.站姿:头俯、身躬、臂悬、足开(站得稳)。
立姿要求:头俯向桌子,与纸面保持身躬、臂悬、足开。
头俯,即头向正前方向俯向桌子,与纸面保持一心多距离,这样能视线正,视角合适,照顾全局,下笔准确;身躬,即身子略向前弯,腰部不宜挺得很直;臂悬,即执得寸进尺的右手要全部悬空,胳膊肘和手腕均要离案,以利于掌握行气和章法,左手应按在左面纸上,比右手稍高的地方;足开,即两足自然分开,距离与肩宽相当,左脚向前半步,右脚稍后。
二. 执笔要领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拇指横撑,关节外凸。
指实掌虚,五指齐力。
执不宜紧,又不宜松。
腕平掌,笔杆正直。
执笔高低,因字而异。
字大执高,字小执低。
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
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
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
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执笔笔法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
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
执笔要松紧适度。
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
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
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
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
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
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
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
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
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
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
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
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
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
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三. 运笔方法指主执笔,腕主运笔。
手腕悬空,又须平覆。
全用手腕,来回运转。
第三,明确要写什么字体、哪家字体,然后购买字1、初学书法,应先重规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确轨道。
练字的三部曲,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
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
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因为楷书方整规范,可作楷模,是各种字体的基础,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
楷书功夫不深,行、草笔力则不足。
练好了楷书,再练其它字体,都较易于掌握。
楷书八法(横、竖、撇、捺、点、钩、挑、折)齐备,最为严格,以此绳之,可算严师严教,定能精进。
楷书笔势稳健,如慢动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规范有致。
其点画和结构,非常精细,最能训练基本功夫,最能培养不浮不躁的心境。
是得法、入门的正道。
近人潘天寿说得好:“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2、初学书法,应遵次序,先静后动,方能提高效益。
楷如立,气象稳静。
行如行,草如跑,气象飞动。
学过楷书,再学行书和草书,正是先静后动,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转换。
所以宋朝苏东坡很有哲理地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
”唐人张敬玄甚至义正词严地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
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楷书是打基础磨练心智之用,练好了楷书,其他都是他的变体或比他易学,但需说明的是要想将楷书写的登峰又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初学所用是柳公权的《柳体》字,因为上面有详细的笔画顺序和构造,以及每个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很容易模仿。
但不知现在是否还有的买,你去找找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帖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
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
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方法/步骤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前人练字,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初学写字,应从摹写开始,也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进行练习,此法适用于初学者,也可用于对新帖的练习,这样宜于掌握字形的位置。
这好比刚学走路时找一个牵引的人,当然也包括“描红”、双钩填廓、仿影等。
当摹写熟练后,继而“临帖”,循序渐进,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任意乱涂。
在临帖或摹帖时,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
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