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区旅游规划新思路
2011-06-21 16:24:12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按照“双核驱动,带动两冀,自然人文,西南名景”的发展思路,率先开发“天赐长寿湖”、“ 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三洞沟,积极引入旅行社市场机制,积聚人气,加足财气、催生商气、提升景气,有效增进投资者投资长寿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长寿湖龙头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带动东山楠木院及西山、大洪湖、西山明月休闲度假村建设,牵动面上桓侯宫、白塔、龙溪河、东林寺、天台等景点的开发利用。
深入挖掘古巴渝深厚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保护与开发并重,维护好生态环境,有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产品体系,把长寿区打造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一)大优化,科学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
调整长寿湖总规和西岸控规,设立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度假区,削减城市化,增加生态化,提升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有利于长寿湖等主要景区的严格保护,又有利于科学利用,促进发展。
二是合理布局。
坚持“抓龙头,成一线,牵两翼,连成片”的发展思路,建设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悬崖长寿梯等重点项目,打造“重庆主城--长寿--长寿湖”一轴三组团旅游产业带。
三是优化产业定位。
长寿湖:侧重发展以主题公园和湖岛观光为代表的游乐项目;以高尔夫、铁人三项赛、垂钓、水上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项目;以会奖、会展为代表的奖展项目;以西岸盐泉、东岸温泉为代表的温泉项目。
菩提山:侧重发展宗教文化游、古镇文化体验游。
滨江长寿谷、悬崖长寿街:侧重发展大峡谷探险游、古街区访古探幽游。
(二)大投入,旧貌换新颜
在湖区:已完成10.5亿元政府主导类项目投资,完成3.2亿元市场主导类项目投资。
一是政府主导类项目,旅游高速公路已于2010年五月正式通车,“森林长寿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约6000亩;长寿湖广场、总理群雕片区环境整治、长寿湖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外围道路一期工程、场镇二级污水管网、西岸110千伏变电站等相继完工;西岸入囗植物公园、西岸沿湖植物公园、东海码头至回龙声亲水步道工程、场镇风貌改造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湖中岛屿植物景观项目前期工作即将完成。
二是市场主导类项目,投资100亿元的长寿湖西岸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主要有体育休闲运动公园、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长寿村养身项目等项目;维丰蓝湖熙岸工程(一期)已经完成50000平方米旅游地产项目及小区环境建设。
在城区:2010年已完成4.5亿元政府主导类项目投资,完成0.9亿元市场主导类项目投资。
一是菩提山文化产业景区,完成4万亩两山一带城市森林公园,占地2000亩的长寿古
镇项目已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二是碧桂园五星级凤凰酒店已竣工并投入营运;三是以“滨江长寿谷”冠名的三洞沟(三道拐)项目已实施地灾防治工程和滨水绿化工程。
(三)大招商,守资源出效果
2010年共完成旅游招商引资153亿元。
在湖区,与香江国际集团就长寿湖西岸片区旅游综合开发事项成功签约,协议引资100亿元。
在城区,菩提山长寿古镇项目成功引资50亿元,碧桂园凤凰酒店项目引资3亿元。
(四)大宣传,提升形象
2010年旅游宣传营销共投入800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
深度挖掘长寿文化、湖泊文化、红色文化、水电文化,以期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
相继举办了“2010年中国重庆铁人三项邀请赛”、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长寿湖外景地拍摄、“我们的节日——长寿湖中外友人端午龙舟邀请赛”、“中国诗人看重庆(长寿湖)采风”、“长寿湖暨中国湖泊散文大赛”、“镜头里的长寿湖”、“南北少林寺方丈论剑菩提山”、“ 菩提山迎请斯里兰卡菩提圣树”、“重庆主城区旅行社长寿古镇踩线”等活动。
(五)大整治,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规范了水上游览船舶和项目的管理。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长寿湖水上游览船舶和项目的线路;二是重新调整了景区水上游览线路并对游船价格适当调整;三是把湖滨公园确定为水上游乐中心,将水上飞机、飞伞、摩托艇确定在该水域;四是颁布旅游船舶和旅游项目的《景区经营准入证》,目前正在办理中。
推行长寿湖景区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加强酒店、饭店和农家乐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颁发酒店业《景区经营准入证》;二是签订经营《承诺书》,并收取旅游质量保证金。
完成了七个黄金周的旅游接待、中外龙舟邀请赛和铁人三项赛活动。
确保黄金周和节庆活动的“安全、秩序、效益”。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精心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第一站。
一是旅游景点打造: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寿”文化等旅游人文内涵,着力做大做强“长寿湖”、“菩提山”旅游品牌,加快滨江长寿谷开发。
按照保护性开发原则,深度挖掘长寿文化,将长寿湖打造成为集健康养生、商务会展、运动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菩提山的历史及自然资源,集中展示世界长寿文化精髓,加快建设形成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景区;以三洞沟城市峡谷和和三道拐古街为中心,打造滨江长寿谷、长寿梯;加快推进黄草山、明月山、大洪湖等旅游资源开发。
二是旅游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道路、码头、高档旅游车船队、星级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旅游宣传营销:电影外景地拍摄、制作旅游形象宣传电视片、筹拍电视连续剧、印制旅游宣传丛书。
四是加大投入:充实资产做实旅
游投融资平台,形成三个百亿级景区。
五是旅游资源整合:强化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市场的融合,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