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章】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精品文章】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当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为改性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尽管制备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g,难以满足市场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由于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g)和较低的嵌锂电位而引起广泛关注。

但硅作负极却存在天然的缺陷,即锂嵌入脱出硅的晶胞时,会导致硅材料发生严重的体积变化,造成容量衰减迅速。

经过科学家大量的研究发现,将硅与其他材料复合能够有效缓解硅的体积效应,增长其循环寿命,而硅-碳复合物是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硅作为活性物质提供储锂容量;碳作为分散基体缓冲硅颗粒嵌脱锂时的体积变化,保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并维持电极内部电接触。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科学家称之为“锂电负极材料的新大陆”。

 图一锂离子电池
 一、硅碳负极材料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在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

硅负极相比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采用硅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可以提升8%以上,体积能量密度可以提升10%以上,同时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可以下降至少3%,因此硅负极材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二硅碳负极材料的SEM 图像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