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
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
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
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
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
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
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
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
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
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
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要围
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
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
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
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
力不断提高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2.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要神似而不能仅仅是形似。
创新教学方
法涉及教师如何教,其本质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
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
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
在高中地理教
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
趣横生的前提。
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
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
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
找出解决的措施。
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
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
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
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
所以,在地
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
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
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
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
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
查等。
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
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此,当学完“太阳高度”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新校门前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本地在秋分日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还带领学生去观察学校附近新开公路的地层结构;还定期布置一些地理课外调查:
调查本地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判断本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调查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情况,探究人口变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这不仅有助于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3.新课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
自身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设法教会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
施展才智并形成独立的个性。
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
生的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常常这样设计,在
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促使学生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
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与能力。
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当分析了“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
影响之后,我让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上找出以下两个地区,同是北回归线附
近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非地区,并查看这两地的气候类型,然后设问:“为什么这两地都是在北回归线附近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纷纷去查看课本,看地图,查资料,发现问题的根源,得出结论。
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了对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乐在其中。
总之,高中地理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总结,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品位。
这样既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又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