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教文化的发展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明朝对道教的态度还是 比较缓和的。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 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 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 评也日趋尖锐。总之,任何宗教只要是涉及到政 治领域,在中国都是受到士大夫排斥的。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民间宗教以最贴近下层百姓生活的组织形式和内 容,满足中下层民众的宗教需求,甚至部分地满 足他们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这是明朝中叶之 后,民间宗教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而 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 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 时则严厉禁止 。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前面提到过,明朝对宗教的政策即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 倾向,因此民间对宗教的信仰也是多样且自由的,主要是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主义,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维持社 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这些都是离不开士大夫的努 力的,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 的渗透、皇室特殊化行为、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部 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作为外因的社会环境(特别是 政治压力)与作为内在动力的宗教本土化、世俗化运动, 对宗教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明朝步入中叶以后,佛家与儒家的矛盾日益激 化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 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对于藏传佛教与中原本土 禅宗的政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大部分持轻视态 度。这也和明朝政府对西南边疆政策的转变有很 大的关系。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 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 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 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明朝的时候,伊斯兰教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天主 教在这个时候也开始传入中国。前面提到对于藏 传佛教的发展主要涉及到国家政策,对于伊斯兰 教也是如此。天主教的传入在明中叶以后,当时 士大夫对其也是不排斥的,表现为利玛窦访华, 徐光启对其的接受与支持等。
明代宗教制度的发展
• 结束语:
明代宗教文化的发展
铁血大明网
明代宗教文化的发展
•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了 解历史的人也明白明朝是由元末白 莲教的一支红巾军建立起来的,因 此明朝对于宗教的态度比较暧昧。 一方面不能无限制打压,另一方又 不能让其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明代宗教文化的发展
• 建国以后,朱元璋对宗教采取抑制和利用兼并的 政策。他主要希望阻断摩尼教、白莲教与弥勒宗 等宗教组织再度变成反朝廷的起事军,并且希望 利用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 果然效果很明显,明初确实没有打着宗教旗号的 起义军来威胁大明王朝的统治。可是得到皇家支 持的佛教与道教演变成缺乏精神上的创新追求, 亦脱离广大信众,民众转而寻求民间宗教作为慰 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