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常见病的防治

羊常见病的防治

羊常见病的防治对症治疗一、羊咳嗽治疗方法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0.05克,一次肌肉注射,每次两天,连用2-3天当体温过高,可肌肉注射安乃近2毫升或安痛定2-4毫升,每天两次二、干瘦病该病以羊日渐消瘦,光吃草料不长膘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抗蠕敏20 毫升/ 公斤体重,钙片0.4 片/ 公斤体重,鱼肝油0.4 粒/ 公斤体重,复合维生素B0.4 片/ 公斤体重, 1 日 1 次,连用 5 天。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三、感冒羊感冒多发于天气多变的早春和初秋,该病以病羊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突然不食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青霉素4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安痛定0.4 毫升/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 日2 次,连用3 天。

四、拉稀拉稀是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拉稀分为水样拉稀和拉痢两种,引发原因很多。

治疗方法:1 、水样拉稀处方1 :矽碳银0.4 片/ 公斤体重,磺胺咪0.4 片/ 公斤体重,1 日2 次,连用2 天。

处方2 :庆大霉素1.6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 日2 次,连用3 天。

2 、拉痢处方1 :磺胺咪0.4 片/ 公斤体重,痢特灵0.2 片/ 公斤体重,1 日2 次,连用2 天。

处方2 :庆大霉素1.6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2% 痢特灵0.8 毫升/ 公斤体重,1 日2 次,连用2 天。

五、烂嘴病该病是由大分子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口腔病变为主要特征。

传染迅速,多发于冬春季,长途运输易发生。

该病的死亡率极低,但危害性很大。

治疗方法:采用冰硼散涂以患处,1 日2 次,2~3 天即可痊愈。

六、肺炎该病以流涕、咳嗽、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处方 1 :链霉素8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青霉素8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安痛定0.4 毫升/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处方2 :卡那霉素6 万国际单位/ 公斤体重,安痛定0.2 毫升/ 公斤体重,肺部7~9 肋间用16 号人用细针头肺内注射。

七、撑死病此病一般由于羊偷食玉米、大豆、高粱等精料过多而引发酸中毒而死亡。

治疗方法:轻者内服硫酸钠或静注小苏打;重者施行洗胃术。

八、胎衣不下该病以母羊分娩后胎衣滞留不下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缩宫素0.6 单位/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10 分钟后,用镊子镊着胎衣进行轻轻拉拽,胎衣即可脱下。

九、异食癖病羊以食毛、塑料纸、土等为主要特征。

治疗方法:钙片0.4 片/ 公斤体重,复合维生素B0.4 片/ 公斤体重,鱼肝油0.4 粒/ 公斤体重,1 日2 次,连用 3 天。

十、害眼该病春秋多发,易传染,危害性不大。

主要症状为眼结膜严重充血,流泪、有眼屎。

严重者眼睑肿胀。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1 日4~5 次,2~3 天即可痊愈。

十一、不发情该病多由于遗传或生理疾病所至,主要表现为病羊到生理成熟期后仍然迟迟不发情。

治疗方法:三合激素.12 毫升/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注射后3 日内发情不配,待到18 日后发情再进行配种。

注意:对于久治不愈的遗传因素导致的不发情的母羊,为了提高养殖效益,要进行及时淘汰。

十二、羊鼻蝇羊鼻蝇俗称“掉鼻”,是由于羊鼻蝇蛆所以起的以流浓稠鼻液、打喷嚏、甩鼻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该病以春、夏、秋三季节多发。

治疗方法:处方1 :阿福丁0.25 毫克/ 公斤体重内服,一般1 次即可治愈。

处方2 :敌百虫0.2~0.3% 溶液滴鼻,1 日3 次,连用2 天。

十三、急性胀气采食过量,青草在胃中急性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扩大。

治疗方法:1,用手按摩左肷部,同时找一截树枝横放进羊嘴,两端用绳子拴在羊头上,让羊咀嚼2,用5支香烟丝分两次塞进羊嘴对病治疗一、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指因瘤胃充满异常多量的食物而引起的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物停留在胃内引起的消化不良疾病。

引起发病的病因主要是过量饮食,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饮水不足和运动缺乏而引起的。

这种病发病较快、不吃食、不倒磨,有腹痛感,回头看腹,行动不便。

治疗可用石蜡油100毫升、人工盐50g或硫酸镁50g,加水500毫升进行灌服,帮助下泻,同时用5%碳酸氢钠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200毫升中,静脉注射,防止胃内发酵引起酸中毒。

二、瘤胃臌气该病主要是羊吃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如幼嫩的青草、苜蓿、青菜等。

此外,长期舍饲后突然放牧于草地茂盛的地方,羊吃了有雨水或露水的青草、抢食补料等也易发病。

治疗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0毫升洗胃,排出气体及内部食物。

三、胃肠炎这也是肉羊常得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吃了发霉、腐败、冰冻的饲料,饲料种类变化快等也能引起发病,其主要症状是腹泻,拉的粪象猪粪,混有精料颗粒,严重者,粪便中混有血液、假膜、脓液,外观精神不振、食欲消失、倒磨停止,腹痛不安,喜欢卧地。

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缓泻止泻。

内服0.1~0.2%高锰酸钾液500~1000毫升,每天1~2次或内服磺胺脒、黄连素。

如果病情较重可服氯霉素,每公斤体重30~60mg,每天2~3次;或肌肉注射氯霉素针剂,每kg体重20~30mg,每天2次,同时要强心补液,每只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5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00毫升、20%安那加注射液5毫升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

四、感冒感冒是由于气候骤变,羊体受寒冷的袭击而引发的鼻流清涕、流泪、呼吸加快、体表温度不均为特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以幼羊多发,并但多发生在早春、秋末气候聚变和温差大的季节。

发病原因多是对羊只管理不当受寒冷的突然刺击所致。

如羊舍条件差,受贼风的袭击,外出雨淋风吹。

防治方法是加强对羊群管理,防止受寒,避免风吹雨淋羊群,备有防寒措施。

一旦发生,可用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肌肉注射,为防止继发感染,用青链霉素各50~100万单位加蒸镏水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5天。

五、中暑症这是由于羊只受热或阳光直射后而引起的超过散热限度的一种疾病。

舍内通风不良引起中暑症。

预防措施:加强夏季防暑工作,中午应避开阳光直接照射羊群,羊舍内保持通风、凉爽,最好的办法是羊舍周围植树造荫,舍内防潮湿、防闷热、防拥挤,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

中暑羊只放在阴凉通风处,用凉水浇头、冷敷或冷水灌肠,然后给予1~2%的凉盐水,为了促进体温散发,可用2.5%盐酸氯丙嗪溶液2~5毫升肌肉注射;也可以静脉放血100~200毫升,然后用糖盐水200~400毫升静脉注射补液。

六、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绵羊易感染,它与羊猝死病、肠毒血病构成威胁肉羊生产的三大疾病。

本病以突发性强、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损伤为特征。

发病羊多为6~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较少发生。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这种菌通常以芽胞形式散布于自然界,特别是潮湿环境、羊只采食污染的饲草与饮水、引起发病。

病羊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少者几分钟,多者几小时内就死亡。

该病目前只有通过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死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来预防,羊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七、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体内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

感染途径也是经消化道进入,该细菌产生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中毒,休克死亡。

多见于采食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发生,一般呈散发性流行。

临床发病突然,病羊腹痛,肚胀症状,卧立不安,有神经症状,临死时肠响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粪。

其防治方法同羊快疫的防治方法相同。

八、羊猝死症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临床上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流行于潮湿环境和冬春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

病程短,有时未见症状即已死亡,有时发现羊不安衰弱、卧地、掉群、于数小时内死亡。

此病也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三连疫苗进行预防。

防治方法可参照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的方法进行。

九、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

本病分布很广,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给人。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染。

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

羊群一但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

症状是怀孕羊在3~4个月时发生流产,伴有关节炎,有时,公羊发生睾丸炎,少数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一般无治疗价值,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淘汰,严禁与健康羊接触,对羊舍及其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十、肝片吸虫病在多雨温暖的季节常发生本病感染。

有急性、慢性两种,急性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

病初羊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绝食腹胀,偶尔伴有腹泻,很快出现贫血。

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

慢性是由寄生在胆管中的成虫引起。

病羊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睑、胸腹下部出现水肿现象,食欲减退,一般经1~2月后死亡,防治措施:要定期驱虫,常用驱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用100mg。

血防846每公斤体重用125mg。

四氯化碳,成年羊1.5~2毫升。

十一、肺丝虫病该病是由丝状网尾线虫或各种小型丝虫引起,寄生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或肺实质内。

羔羊比成年羊易得病,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频繁咳嗽而强烈,呼吸困难羊只消瘦,四肢浮肿,病羊因体弱而死亡。

预防措施: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

在流行区要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采用酚噻嗪,羔羊0.5g,成羊1g,混入饲料内服,隔日喂1次,共喂3次。

粪便堆积发酵以杀死幼虫和虫卵。

有条件的可转移到清洁和干净的牧区。

治疗方法可用左旋眯唑,每公斤体重8mg,一次口服;磷酸海群生,每公斤体重0.2mg一次口服;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015g,配成10%的液体皮下注射。

十二、羊疥癣病该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

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秋末、春初。

发病时,疥癣病一般始发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

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逐渐向周围扩散,因主要病变发生头部象似皮肤上洒上一层石灰,老百性称之“石灰头”。

发病后,患部被毛脱落,病羊不停啃咬和摩擦患部,烦燥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羊只日渐消瘦。

预防措施:每年定期对羊进行药浴,加强检查工作,对发病羊应隔离检查,确实治好后再放入群体内。

还要保持圈内卫生,经常用药品进行消毒。

治疗上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注射和口服伊维菌素,此药不仅对疥癣病而且对其了的线虫病均有效果,应用时,剂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µ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