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抄写下面的名句,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便是自己对自己加一层责任。
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落漠望眼欲穿吹毛求疵奄奄一息B 苛刻潜滋暗长旁溢斜出无与伦比C濡染钟灵玉秀不可思异心安理得D慨叹如释重负自欺欺人眼花缭乱3、下面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的河流啊,你走出了两边高高的堤岸。
仿佛光在阳光中;仿佛琴弦,在春风摇曳的麦叶上。
化成无数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血管和经络,继续以另一种形式不舍昼夜地。
A、闪烁起伏奔流B、奔流闪烁起伏C、起伏闪烁奔流D、闪烁奔流起伏4、将下面三句话按正确的语序填在横线上,并说明你排序的理由。
(2分)①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
②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③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顺序:理由:5、修改下面病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4分)⑴我以为你有事情,不能及时赶来,你果然提前赶来了。
⑵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6、古诗文填空。
(6分)(1)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最能表现出这位民族英雄豪情的诗句是, 。
7、语言的实际运用 (10分)“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距现在已经是整整五十年!江城人得天独厚、与桥结缘,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班委组织“大桥改变了武汉”的宣传活动,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收集资料?请写下你的两条建议。
(4分)建议一:建议二:(2)你是班委派出的小记者,请从你刚才提出的两条建议中任选一条,进行现场采访。
(3分)我选择的是第()条建议;我选择的采访对象是:我选择这一采访对象的理由是:(3)武汉长江大桥历经50年风雨依然挺拔,它改写了武汉的历史。
请你为这座桥写一句宣传语,让每一位来过或未来过武汉的人都能记住这座伟大的桥。
不超过10个字。
(3分)二、阅读 (40分)(一)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选自《墨子·公输》)【乙】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丙】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选自《墨子·兼爱》)8、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1)公输盘不说.()(2)争而不得,不可谓强.()(3)从而誉.之()(4)故天下兼相爱则治.()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吾义固不杀人!(2)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10、【乙文】中墨子认为“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在【甲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3分)11、综合这三则选文,请你用自己的话给“兼爱”、“非攻”下个定义。
(4分)墨子的主张的“兼爱”即是的思想。
“非攻”即是的思想。
(二)综合阅读(10分)【材料1】天下坦诚之人,一定会热爱呼伦贝尔的壮阔;天下勇敢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天下恬谈之人,一定会喜欢呼伦贝尔的清新;而天下喜好吟唱之人,一定会后悔自己没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唯有在这里,写诗作曲的,才会体会到“人还是人、马还是马、草还是草、云还是云。
”———潘岳《托起草原》【材料2】一百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这样描述藏羚羊生活的场景:“在山谷中,我们有时惊起大群的羚羊。
看看这些温文尔雅的动物,公羊竖着光亮的长角,就像刺刀在阳光中闪烁着——人们简直难以相信出比这更美丽的景致了。
”一百年后的1999年春天,有位叫李长远的中国男子告诉我,他也曾见过那样美丽的景致,但都消失了,一切都消失了。
他刚刚横穿过可可西里的北部,他到可可西里是去参加一次保护藏羚羊的行动。
但在整整十天的行程中,他们没有看到一只藏羚羊。
而就在十几年前,他还看到过大群的藏羚羊在那大草原上的情景,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壮观的藏羚羊群。
在向我讲述这一切时,他的眼睛一直望向远方。
我想,他正在回望那空阔的大草原,那里已经没有了藏羚羊的身影。
……直到这个冬天,枪声依然在可可西里响起……———野鹰《最后的藏羚羊》【材料3】站在世界最高处的既不是喧闹的动物,也不是扎根的植物,久久站在那里的,是会流的水。
海拔5000米以上,水造就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奇观:从冰川到冰湖,从冰洞到冰斗,从晶莹剔透的冰塔林到千姿百态的冰蘑菇。
黄昏的时候,阳光缓缓凝入冰层。
到了第二天,那些高踞云端的冰雪,又蘸着阳光流动起来。
山在这些雪冰上降低它的高度,迈着轻快的步子向下走来,把珠穆朗玛的洁白摊开——从山上来的水,往地上一躺就成了天空,太阳,云朵,还有雪峰通通被揽入胸怀。
如果说山是把人的目光送往天上,雪水则是把天空送到我的面前。
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起一块天空。
手伸过去,我摸到几千万年以前的寒凉,童年里的几颗星星,就在掌心里闪耀。
遂想起,不远千里来到这儿,原是跟天空相会。
来自雪山的水,把我和雪山一起盛入天空的蓝色里。
我看到我印在天空上的影子。
蓝天、白云、雪山、海子给人以神秘的启示:雪水在阳光下溶化,变成河流,变成海子。
地上的水蒸发升腾之后,又成了天上的云,云落到山上就是雪。
人走在求经的路上,就像地面上的水,他们的灵魂最终也要升上天去。
山在地面与天空、湖水与白云之间建立起一种神秘的联系,人由此通向神灵。
———学群《走向珠穆朗玛》12、【材料3】中“水造就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奇观”,在【材料1】和【材料2】中,最美的奇观又分别是什么呢?(2分)13、【材料3】中“如果说山是把人的目光送往天上,雪水则是把天空送到我的面前。
”这句话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那么【材料2】中“在向我讲述这一切时,他的眼睛一直望向远方。
”“他”希望..看见的是怎样的画面呢?(4分)14、综合这三则材料,请你描述出人与万物共存的自然界中最和谐、最美的生命生存状态。
(4分)(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5~18小题.(15分)给儿子买鱼吃闵凡利(1)前几天,儿子跟我赶集,在鱼摊前蹲住了,儿子被水中那些游动的鱼的优美姿态吸引住了。
儿子最喜欢吃鱼。
因为有好长时间儿子没吃鱼了,我早就有买鱼的打算。
鱼呢,我没让卖鱼的给收拾,过了秤就和儿子用方便袋拎着活鱼回家了。
(2)那是几条草鱼,在水中悠哉的游,它们根本没有想到被我买了意味着什么。
儿子每天放学回来就蹲在水盆前看鱼。
有一次,儿子仰着向日葵一样的脸蛋问我,爸爸,鱼儿为什么要在水中呢?(3)我告诉儿子:鱼儿是在水中生存的动物。
就像人在空气中生活一样,水就是鱼的空气。
鱼儿离开水就像人离开了空气,是不行的。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4)儿子接着说,爸爸,你看它们游得多欢啊,它们快乐吗?我说,快乐,不然它们就不会这么欢快地游。
这么欢快地游就说明它们很高兴,很快乐!我绕口令似的说了这几句话,其实是等于没说。
儿子没注意到这些。
他只是把头趴向水面,把屁股撅得像要倒茶的壶。
我问儿子你在看啥?儿子说,爸爸,我在看鱼是怎么笑的。
(5)我说你看到了?儿子说看到了。
儿子用手指着其中一条灰鳞的鱼儿说,爸爸,刚才就是这条鱼在一个劲的笑。
它是被另一个伙伴挠的?儿子说,刚才那条鱼一个劲地用头撞灰鱼的咯吱窝。
伙伴们一挠我的咯吱窝我就笑,这条鱼和我一样,也一个劲儿地笑。
你看,它还在笑呢!我说我怎么没看到?儿子说,怎么会看不到呢?它正笑得快喘不过气呢!我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到的?儿子说水泡泡啊。
你没见灰鱼一个劲地吹泡泡,他那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啊!(6)我被儿子的想象打动了。
我说是的,你说的灰鱼的咯吱窝在哪呢?儿子指着鱼的底下的鳍根处说,就在那儿,说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腋窝说,它那儿就和我的这儿一样,很怕挠的!(7)我说是的,是的。
儿子像想起啥似的说,爸爸,咱们还吃它们吗?(8)我说你不是最爱吃鱼的吗?(9)儿子说不杀它们好不好?(10)我知道儿子又要撒娇忙说好好好,爸爸听你的,不杀它们,给你养着,养得大大的。
(11)儿子高兴地拍起手,说爸爸真好。
爸爸真好!说着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小口,然后就和来喊他玩的伙伴们去疯去了。
(12)儿子走后妻子就吩咐,让我快点把鱼收拾了给儿子做鱼汤吃。
妻子说,再养几天,鱼就会瘦得光是刺了,快点杀吧!我说我答应儿子不杀他们的。
妻子说,真是死脑筋,下次赶集再给他买就是。
我一想妻子说的有道理,就照妻子说的做了!(13)鱼炖好了,满院的清香,我刚把鱼盛好放到桌子上,儿子满头大汗地进了家说,我饿死了饿死了。
就忙端过盘子吃鱼。
边吃边说,太好吃了!儿子看样子是饿急了,连手也没顾上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似的,不一会儿把一碗鱼和鱼汤吃完了。
他摸了摸像小西瓜一样的肚皮,然后像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我吃的是鱼吗?(14)我点了点头。
儿子忙跑到水盆前一看,见里面空空的,哇的一声哭了。
儿子说,你答应过我的,你不杀它们的!我说,你不是吃得很香很好吃吗?儿子点了点头,说,那你也不能说话不算数啊!(15)我正无话可说,妻子过来了。
妻子说,爸爸买鱼就是给你吃的呀,你不吃鱼,你的营养就跟不上,你就成不了聪明的孩子。
再说了,鱼生下来就是给人吃的。
你就是养的再大也得吃啊!(16)儿子不解地问,鱼能不被人吃吗?(17)妻子说不能。
人就得吃它们。
谁让它们吃不了人呢。
吃不了人的东西都得被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