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货币供给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为7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以下不属于M2的是()。
[清华大学2012金融硕士]
A.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信托存款
E.银行准备金
【答案】E
【解析】关于货币供给的M2又称为广义货币供给量,在各国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在我国为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而M1=M0+活期存款,M0=流通中现金。
2.西方学者所主张的货币层次划分依据是()。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购买力
B.支付便利性
C.流动性
D.金融资产期限
【答案】C
【解析】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3.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浙江工商大学2011金融硕士]
A.中央银行
B.非银行金融机构
C.商业银行
D.社会公众
【答案】D
【解析】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叫做通货比率,其变动主要受居民、企业的影响。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浙江工商大学2011金融硕士] A.政府购买增加
B.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债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D.联想公司向公众发售股票
【答案】B
【解析】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债属于公开市场操作,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从而使得货币供给增加。
二、多选题
1.中央银行的下列行为哪些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央财大2010研] A.购买政策性金融债券
B.购买办公用楼
C.购买政府债券
D.购买外汇、黄金
E.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答案】ACDE
【解析】一国货币当局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一般来说有四个:①对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②央行的直接贷款;③财政的借款和透支;④外汇占款。
而在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渠道是再贷款和外汇占款。
2.影响通货-存款比率的因素有()。
[中央财大2005研]
A.个人行为
B.企业行为
C.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
E.政府
【答案】AB
【解析】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其中C为通货,D为存款数量。
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包括个人与公司的行为。
三、概念题
1.货币层次[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
答:货币层次即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将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而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我国为有效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更好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和保证“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并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为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2.准货币[中央财大2010研]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为货币,它主要包含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M1之外可构成M2的称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3.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中南财大2008研]
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与货币供给(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
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
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
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