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

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

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一)主要的观点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

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

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

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

”加拿大的兰伯特(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

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

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外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

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

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

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

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00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聪明、自信等明显超过对照班①。

(2)幼儿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期幼儿具有学习外语的生理优势。

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科研证实。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

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

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

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外语有其生理优势。

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敏感性。

余强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早期教育》2003年第5期,第11页)一文中,引用了国外学者(芒罗(Munro)和马约(Mayo)等人)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在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与语调的敏感期。

这“敏感期”表现在学前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在发音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语音的听觉方面也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大多数儿童可以掌握地道的正宗口音。

(3)幼儿具有学习外语的心理优势由于幼儿不担心考试,也没有分数的压力,他们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中学,而且幼儿不怕羞,不怕错,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

(4)幼儿学习外语不会干扰母语的掌握,反而会促进关于三、四岁的幼儿能够在学习和掌握母语(汉语)的同时,接受另一门与母语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外语吗?英语学习会影响母语的掌握吗?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认为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

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三至四倍,即三岁达八百至一千个;四岁一千六百至二千个;五岁二千二百至三千个;六岁三千至四千个。

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

母语的句子结构已经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模式,不会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对母语造成混淆或冲击。

而且,从脑“用进废退”原则的观点出发,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也开发利用了大脑的语言中枢,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的发展将促进思维的发展②。

Lambert和Johnson曾用两种语言测查双语儿童,发现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得分高度相关。

国内学者高一虹研究也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据有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课程研究的效果显示: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教育并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

实验班儿童在母语倾听、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确实令人可喜③。

(5)幼儿学习英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华母婴网》2002年2月21日文章提到“幼儿学英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讲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是用英语来表达的。

故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不懂英语,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理应先行一步。

2、反对者的观点(1)幼儿学习外语得不偿失《外国语》执行副主编束定方介绍:从教育学来讲,用母语进行教学,不但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母语有利,而且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脑科学家杨雄里院士认为:“学生应先学好母语。

小孩年纪小,认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学不好。

”(《文汇报》2001年11月21日)。

杨雄里院士也曾经指出,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形成是通过母语学习,因此过早学习外语极可能造成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

也有人从师资力量的薄弱和语言环境的缺乏,不宜对幼儿开展英语教育,认为在中国大陆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环境,缺乏使用机会,如果英语启蒙教师素质不高,带“坏”了样,学到一些“洋泾浜”英语,对幼儿只能是“遗祸无穷”,不利于幼儿今后外语的学习。

再加上,在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开设英语教育更多是姓“钱”,而不是姓“教”,这种动机不纯,只能加剧“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受利益驱使而误人子弟。

(2)幼儿学习外语会增加学习负担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都远没有发育成熟,目前幼儿所学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如果再加上一门外语,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而且又会分散幼儿学习母语的精力,有碍母语获得。

(3)幼儿学习英语应慎之以慎语言学家、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赵世开认为,学前外语教育,是件大事,要慎之又慎。

根据他的个人经验,幼儿时和小学时学的外语对他语言能力的开发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都开设外语课,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这太值得考虑了。

”对于双语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员安排中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而万万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推广。

(二)达成的共识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的探讨,清楚地表明了学前儿童学习外语既有利,也有弊。

经过一番的激烈的探讨后,现对此问题关注的焦点趋向于以下两点:一是从可以不可以教或学的分歧,转向如何教好或学好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越小,最后可能达到的程度就越高。

儿童习得的成分大于学得,有天生的“语言学习机制”。

在语音方面,从小学习外语能保证儿童克服成人学习外语的“口语”现象,儿童有可能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从成人开始学习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④。

二是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但不能盲目推广。

南京师大余强博士认为(2003),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着敏感期,在敏感期起期(6岁前)学习第二语言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

因此,在有条件许可的地方,若能进行学前双语教育,则能使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⑤。

二、关于实践性方面的研究(一)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前国内在幼儿园开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途径、方法及评价等)两方面。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流通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儿童英语”、“现代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等。

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

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方面,即对幼儿园英语活动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形式及组织特点等作较系统性研究,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就目前公开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余珍有所撰写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和赵琳、强海燕所撰写的《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余珍有在该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包括英语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组织特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