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肉鸡生产水平的现状

我国肉鸡生产水平的现状

浅谈我国家禽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及与国外的差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比例的家禽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改善了以前人们缺蛋少肉的生活。

但是我国畜禽业从家庭副业的散养方式向规模集约化进程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及其根源是解决问题、提升家禽业生产水平的基础。

本文将从我国家禽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明确差距,以便推动我国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家禽业生产现状
1.1蛋鸡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蛋鸡行业主力小规模养鸡业,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行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运作能力,但由于大多养殖企业“大群体小规模”的局限性,行业整体过于关注眼前利益,所以在设备、设施上往往因陋就简,生产工艺上有时也不能严格按照全进全出原则。

使得我国平均每只入舍鸡72周产蛋量只有16~17公斤,与世界先进水平20~22公斤相比,差距巨大。

由于蛋鸡行业特殊的市场特点,企业经常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从众心理严重,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偏大,生产周期平衡受到影响,时而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而小规模大群体在祖代种禽行业中的具体体现更表现为恶性竞争和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国际对引种总量的调控。

但总体上看,经过严峻市场考验,技术水平高,管理得当的优势企业发展速度明显,优势企业在提高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上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强势祖代种禽企业,由于与国际相关行业往来密切,技术力量雄厚,
在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1.2肉鸡行业现状
自1993年以来,我国鸡肉产量超过巴西,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据统计,1998年我国鸡肉产量为774万t(不包括淘汰母鸡所提供的肉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10%。

从国际贸易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仍属于鸡肉进口大国。

1998年、1999年我国鸡肉的出口量分别为35.4万t 和34万t,而进口量分别为80万t和120万t,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鸡肉进口大国。

但是,进出口值基本相似,因为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分割鸡和西装鸡,而进口的主要是价值较低的鸡翅、鸡脚等。

从鸡肉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来看,美国、巴西、泰国等是鸡肉出口的主要国家,很少进口。

1998年供港鸡肉30.6万t,日本、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鸡肉的主要进口国。

从鸡肉进口国(或地区)的分布看我们同样具有地理方面的优势。

我国禽肉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和1999年世界人均禽肉占有量分别约为10.3 kg和10.9 kg,我国则约为9.4 kg和9.9 kg。

国内生产的鸡肉可以分为4个大的类型:快大型肉鸡、黄(麻)羽优质肉鸡、土鸡和淘汰母鸡。

其中土鸡在南方各省区和北方一些成市中的销售价格最高,快大型肉鸡、黄(麻)羽优质肉鸡次之,淘汰母鸡只是在部分省市的城镇和多数省市的农村被食
用。

1.3我国的水禽生产情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鸭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1998年全世界鸭肉总产量约59万t,亚洲产量为201万t,中国为173.8万t。

我国的鸭肉人均占有量也居世界前列。

1997年蛋鸭的饲养量我国为4.93亿只,占世界总饲养量(7.36亿只)的66.98%,
人均鸭蛋占有量达4 kg。

我国鹅的饲养量1984年为0.8亿只,1995年为4.5亿只,1999年则达6亿多只,鹅肉产量达170万t。

素有养鹅王国”之称的匈牙利鹅饲养量为900万只左右。

世界水禽羽绒贸易总量中的50%左右来自我国。

水禽产品(主要是肉、蛋)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省区有偏爱吃鸭、鹅的习惯,而在北方省区的消费量则比较小。

二、当前我国家禽生产面临的问题
二、近年来我国家禽业的发展速度和生产效益已经明显下降,这不仅与目前我国家禽
的饲养量高、家禽产品供应基本平衡或饱和有关,也说明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后,
行业的利润将处于微利阶段。

这对生产者的影响很大。

鸡蛋市场已经饱和,蛋鸡
生产效益在较低水平徘徊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的饲养量和鸡蛋的总产
量均达到了一个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鸡蛋的总产量虽然大,出口量却很低,深加工
产品开发也不够,主要以鲜的形式在国内市场消费,因此进一步增加消费量的潜力
不大。

且由于某些地区仍然在扩大饲养规模,这样会使供过于求的现象长期持续下
去。

市场状况的低迷很难使鸡蛋价格大幅度上升。

生产成本偏高也对蛋鸡生产效
益造成
三、较大影响,其中饲料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

四、 2.2肉鸡价格变化较大而且频繁,效益不稳定
五、我国人均禽肉的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
六、多,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禽产品,但是国内的肉鸡生产并
七、没有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是呈现非规律性的周期波
八、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占我国人口70%的广大农民的
九、消费观念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没有把鸡肉作为普通的消
十、费食品;另一方面是快大型肉鸡的风味不适合国民的消费
十一、习惯。

由于我国近几年鸡肉出口量小而且没有明显增长,
十二、对刺激国内肉鸡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不大。

十三、2.3部分禽产品卫生质量状况差
十四、20多年来,养禽生产者在发展畜禽生产的同时,忽视
十五、了对畜禽场粪便、污水、病死畜禽等的无害化处理,使得养
十六、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许多养殖场(户)在生
十七、产过程中不用药就养不好畜禽,多用药则导致肉、蛋中药
十八、物残留超标。

生产者主要追求生产效率,对产品质量问题
十九、关注得比较少,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对行业
二十、的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二十一、 2.4家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二十二、在养鸡生产效益较低的情况下,许多人尚没有考虑开
二十三、发新的产业,如养鹅和鹅产品的开发利用、散养蛋鸡、放养
二十四、肉鸡等。

同时由于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质量意识还不强,
二十五、一些优质产品的价格不合理,也不能有效刺激饲养者的积
二十六、极性。

二十七、 2.5畜禽生产管理法规的落实严重滞后
二十八、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为确保畜禽安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而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加上这些法规
二十九、中大部分还没有被广大生产者所认识和接受,也给其实施
三十、带来阻力,由此造成了饲料、兽药及其它相关企业之间的
三十一、不正当竞争。

家禽生产资料质量的不可靠也影响了家禽
三十二、业的正常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