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选题
1.材料强度设计值是:(B)
A.材料强度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
B.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分项系数
C.具有95%保证率的下限分位数
D.具有95%保证率的上限分位数
2.线性徐变是指:( C)
A.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为线性关系
B. 徐变系数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C. 徐变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D. 瞬时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3.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A)
A.仅与混凝土强度有关
B. 仅与配筋强度f y A s有关
C.与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f y A s都有关
D. 与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f y A s都无关
4.改善梁截面延性的措施之一是:(A)
A.增加受压钢筋面积
B. 增加受拉钢筋面积
C.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D. 以上措施都无效
5.规定剪力设计值V<0.25βc f c bh0的目的是:(B)
A.防止斜裂缝过宽
B. 防止出现斜压破坏
C. 防止出现斜拉破坏
D. 防止出现剪压破坏
6.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愈大,表明:(B)
A.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参与工作程度愈大
B.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参与工作程度愈小
C.裂缝间钢筋平均应变愈小
D.与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参与工作程度无关
7.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一般应(C)
A.只配抗扭纵筋
B.只配抗扭箍筋
C.既配抗扭纵筋, 又配抗扭箍筋
D.配与构件轴线成45o角的螺旋箍筋
8.设计螺旋钢箍柱时要求N≤1.5φ(f c A c+f y’A s’)是(C)
A.因为配置过多的螺旋箍筋不能进一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
B.因为配置螺旋箍筋不如配置纵筋有效
C.为了防止柱子保护层过早剥落
D.因为N太大将降低构件延性
9.构件的抗剪能力随轴向压力的增加而(C)
A.减小
B.不变
C.在一定范围内提高
D.无条件线性增加
10.其他条件相同时,如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则后张法建立的预应力比先张法(B)
A.小些
B.大些
C.相同
D.不确定
二、判断对错
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裂缝出现前瞬间钢筋应力与配筋率无关(对)
2.提高梁的配箍率可以防止斜压破坏的出现(错)
3.按《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绝对安全的(错)
4.少筋梁无带裂缝工作阶段;超筋梁无屈服阶段(对)
5.双筋梁设计中,条件x≥2a’是为了防止受压钢筋压屈(错)
6.T形截面梁的配筋应满足A s≥ρmin bh (对)
7.弯、剪、扭构件中剪力和扭矩由箍筋承担,纵筋仅承担由弯矩产生的拉力(错)
8.若ηe i<0.3h0,则一定为小偏压构件(对)
9.小偏心受压构件中,A s一定不屈服,因此可只按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配筋(错)
10.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可提高构件的开裂荷载(对)
三、简答题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要点:
(1)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3)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按《规范》
(4)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按σs=E sεs,但-f y’≤σs≤f y,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
取0.01
2.梁斜截面抗剪箍筋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要点:
(1)满足不小于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2)满足不小于最小箍筋直径的要求
(3)满足不大于最大箍筋间距要求
3.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有什么不同?试述影响破坏特征的主要因素。
要点:
(1)大偏心破坏是受拉侧钢筋先达到受拉屈服,然后受压侧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被压碎;小偏心破坏是靠近纵向力一侧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被
压碎,另一侧钢筋可能受拉,但不屈服。
也可能受压,一般情况未屈服。
其根本区别是靠近纵向力一侧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被压碎前另一侧钢
筋有无受拉屈服。
(2)两个因素:偏心大小;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配筋多少。
4.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哪些?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相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怎样?《规范》是如何体现这个原则的?
要点:
(1)挠度(变形)极限状态;裂缝极限状态。
(2)可靠度水平低一些
(3)荷载效应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也采用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