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宋·苏轼非1才2之3难4,所以自用5者6实7难。
惜乎!贾生8,王者之9佐10,而11不能自用其12才也13。
1.非:<副>表示否定。
不,不是。
2.才:<动>有才能。
3.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主语。
4.难:<形>苦难,不容易。
5.所以自用:“所+介+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表示动作行为赖以进行的手段。
自用,发挥自己的才能。
6.者:“者”放在所字结构之面,使这个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
7.实:<副>确实。
8.贾生:贾谊,西汉洛阳(今属河南)人。
汉文帝时曾招他为博士,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三十三岁抑郁而死。
9.之: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
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10.佐:<名>辅助的官员,辅佐别人的人。
11.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12.其:<代>用于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
13.也:<语气>助肯定语气。
“啊”。
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可惜啊,贾谊虽然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未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夫14君子之所取15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16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17之才,而卒18不能行其万一者19,未必皆其20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21。
14.夫:<语气> fú表示提挈语气。
15.所取:“所+动”所与动词组合组成名词性短语,在句中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如人、事物、处所等,按照“所+动词+名词”这样一种格式来对译。
此处“所取”可译为“所选取的东西”。
16.所就者:所完成的事物。
17.致:<动>成就功业。
18.卒:<副>表示急速。
立即,很快。
19.者:<代>与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事物。
20.其:<代>表示远指。
那。
21.也:<语气>助肯定语气。
“啊”。
译文:君子所想要的东西远大,就一定要等待时机;所完成的事物伟大,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22何以23远过?得君如汉文24,犹且以25不用死。
然则26是天下无尧、舜,终27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28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29荆,先之30以31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32欲得其君,如此其33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34而35后出昼,犹曰:“王其36庶几37召我。
”君子之38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39问曰:“夫子何为不豫40?”孟子曰:“方41今天下,舍我其42谁哉?而吾何为43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44不能用生,生之45不能用汉文也。
22.三代:指夏、商、周。
23.何以:询问凭借的事物。
凭什么、用什么。
此处指超不过。
24.汉文:汉文帝,刘恒。
汉朝第五位皇帝(第三位、第四位皇帝都是少帝,都是四岁夭折),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25.以:<介>介绍原因。
因为。
26.然则:<连>表示连贯关系。
如此。
27.终:表示终究。
终竟。
28.庶几:表示希望。
29.之:<动>往,到。
30.之:<动>往,到。
31.以:<动>令,让。
32.之:<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3.其:<助>用于状语与谓语主要成分之间。
可根据上下文灵活译出,也可不译。
34.宿:xiǔ一夜称一宿。
35.而:<连>顺承关系。
在时间上先后相承。
36.其:<副>表示测度。
“也许”。
37.庶几:<副>差不多。
38.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作主语。
39.公孙丑:战国时齐人,孟子的弟子。
40.豫:高兴。
41.方:<介>介绍时间。
当。
42.其:<连>表示选择。
“还是”、“还有”。
43.何为:宾语前置。
为何。
44.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主语。
45.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作宾语,在复句中用作表原因的分句。
译文: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将到楚国时,先让子夏去,再派冉有去。
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
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
”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
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具有治国的才能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
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夫绛侯46亲握天子玺而授之47文帝,灌婴连48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49君臣相得之分50,岂特51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52,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53,优游54浸渍55而深交之56,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57天下而58唯吾之59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60有立谈之间,而遽61为人痛哭62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63郁闷,趯然64有远举65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66也67。
夫谋之68一69不见用,则安70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71量小,才有余而72识不足也73。
46.绛侯:jiàng即周勃。
秦末随刘邦起事,汉代封为绛侯。
吕后死后,诸吕想篡夺刘家天下,于是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刘邦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
刘恒回京城路过谓桥时,周勃向他跪上天子玺。
47.之:<介>于。
48.连:<动>联合。
49.此其:同义连用,应连在一起读,不能分开。
还有一种用法是“此”作句子的主语,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带有总括性,“其”是定语,与它后面的成分一起作句子的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说明。
这时“此其”应分开来读。
如“此其志不在小。
”“此”指代上文所说沛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的做法,作主语,“其志不在小”作谓语,“其志”即沛公之志,这句话可译为:“这就说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事上。
”50.分:<名>情分。
51.特:<副>表示仅限于某一范围。
只,仅。
这是说明他们君臣之间,比父子兄弟还亲。
52.贾谊为太中大夫时,曾向汉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与礼乐”,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议,得罪了周勃、灌婴等人。
53.属:<名>类。
54.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
55.浸渍:慢慢渗透。
56.之:<代>动词的宾语,用于某些动词后,指代作用趋于虚化,往往用来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对动作进行强调等。
57.举:<形>全,整个。
58.而:<连>连接主语与谓语,有时表示谓语情况是假设的。
59.之:标志宾语前置,不用译出。
在宾与前加上副词“唯”,构成“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唯一性。
60.安:<代>询问。
哪儿。
61.遽:jù急,突然。
62.痛哭:贾谊《治安策》中谈及当时形势,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这样的话。
63.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64.趯然:tì心情激动或冲动的样子。
65.远举:高飞,这里是指退隐。
66.者: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人。
67.也:<语气>用于加强原因的解释或说明。
68.之:<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9.一:<副>表示短暂。
刚。
70.安:<副>表示反诘。
怎么。
71.而:<连>表示并列关系。
72.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73.也:<语气>加强陈述语气。
“啊”。
译文: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决定刘、吕两大政治集团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
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
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
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
谋划刚开始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
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古之人,有高74世之才,必有遗俗75之累76。
是故非聪明睿智77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78得王猛79于草茅之中,一朝尽80斥去其旧臣,而与之81谋。
彼其82匹夫83略84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85生之志,故备86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87之操88,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89,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90哉!74.高:<动>超过,超出。
75.遗俗:超脱世俗。
76.累:忧虑。
77.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78.苻坚:南北朝时,前秦的国君。
79.王猛:年轻时贩卖畚箕(běn jī),隐居华山,受苻坚征召而出,屡有升迁。
80.尽:<副>表示统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