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通过图 通过图16-3中,可以看出,利用菲利普斯曲线 中 可以看出, 进行政策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进行政策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A点的结果表示,如果政策当局想压低失业率, 点的结果表示, 点的结果表示 如果政策当局想压低失业率, 就必须付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代价。 就必须付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代价。 • 相反,B点则表示,如果政策当局的目标是较 点则表示, 相反, 点则表示 低的通货膨胀率, 低的通货膨胀率,则必须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 因此,在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下, 价。因此,在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下,通货膨 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取舍关系。 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取舍关系。
• 前面推导的价格调整方程 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与 前面推导的价格调整方程(曲线 说明了通货膨胀率与 曲线 实际需求(订货) 实际需求 ( 订货 ) 的产量水平对其潜在水平的偏离有 正向关系。另一方面, 正向关系 。 另一方面 , 产出和失业之间又具有较密切 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 的关系 。 在宏观经济学中 , 产出和失业之间的经验关 系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首先提出。 奥肯首先提出 系由美国经济学家 奥肯 首先提出 。 奥肯根据美国的经 验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 验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 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奥肯所描述的产出增长与失 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 。 业率即产出与失业之间的经验关系已为宏观经济学所 接受,并称之为奥肯定律。 接受,并称之为奥肯定律。 • 由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价格调整曲线在本质上就 由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 是菲利普斯曲线。因此, 是菲利普斯曲线。因此,人们有时也把没有预期的价 格调整曲线(方程 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方程 方程)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 方程)分别 格调整曲线 方程 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 方程 分别 称为没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 曲线。 曲线。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6.1 菲利普斯曲线
•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价格调整曲线被看作菲利普斯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 曲线的另一种形式。 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曲线的另一种形式。20世纪 年代,经济学家菲利普 斯用1861-1957年英国的数据,给出了名义工资变化率 年英国的数据, 斯用 年英国的数据 和失业率之间的一种经验性的关系: 和失业率之间的一种经验性的关系:失业率与名义工 资上涨率具有反向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图16-1 资上涨率具有反向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图 来表示。 来表示。
• 假定原均衡时,通货膨胀率P=0,预期通货膨胀率 e 假定原均衡时,通货膨胀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P =0,菲利普斯曲线为 0。该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 ,菲利普斯曲线为PC 决定自然失业率为u 如果政策当局认为, 交,决定自然失业率为 n。如果政策当局认为,该自 然失业率仍然太高,而采取相关政策,使其降到u 然失业率仍然太高,而采取相关政策,使其降到 1, 则通货膨胀率将沿着既定的菲利普斯曲线PC 则通货膨胀率将沿着既定的菲利普斯曲线 0上升到 PC1。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将随之提高到 e=P1,造 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将随之提高到P 成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到PC 这时, 成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到 1。这时,失业率虽然 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u 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n,但通货膨胀率已经上升到 了P1。 • 如果政策当局再采取扩张性政策,想使失业率下降到 如果政策当局再采取扩张性政策, u1的水平,通货膨胀率就会沿着新的菲利普斯曲线 1 的水平,通货膨胀率就会沿着新的菲利普斯曲线PC 上升到P 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将由P 上升到 2。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将由 e=P1,提高到 Pe=P2,造成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到 1。失业率又 造成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到PC 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失业率水平u 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n。通货膨胀率却更进 一步上升到P 一步上升到 2。
• 在图 在图16-1中, 横轴 代表失业率, 纵轴 代表工资上涨率 。 代表失业率, 代表工资上涨率。 中 横轴U代表失业率 纵轴W代表工资上涨率 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如果工资上涨率较低, 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如果工资上涨率较低, 则 失业率较高。反之,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 失业率较高。反之,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 • 因为工资的上升 , 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升 。 所以 , 在失 因为工资的上升, 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升。 所以, 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就存在一种反向变动关系。于是, 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就存在一种反向变动关系。于是,用通货 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便成为宏观经济学表示菲利普斯曲线 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如16-2中的 图所表示的情况。 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中的(a)图所表示的情况。 中的 图所表示的情况
• 观察图16-5,可以发现,即使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不变,均衡通货 观察图 ,可以发现,即使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不变, 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组合也可能因政策当局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 主观态度不同而异。下面两图的菲利普斯曲线位置相同, 主观态度不同而异。下面两图的菲利普斯曲线位置相同,只是社会 福利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福利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 A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较陡直,表示政策当局较重视失业率问 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较陡直, 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较陡直 结果,其均衡点代表较低的失业率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题,结果,其均衡点代表较低的失业率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反之, 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 其斜率较平坦, 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 反之,B图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其斜率较平坦,表示政策当局 较重视通货膨胀率,因此其均衡点表示, 较重视通货膨胀率,因此其均衡点表示,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与较高 的失业率的组合。 的失业率的组合。
16.3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
• 政策当局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政策选择的工具时 , 必 政策当局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政策选择的工具时, 须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为条件, 须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为条件 , 也必须以通货膨胀 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取舍关系为条件。 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取舍关系为条件。 • 但是 , 经济学家对这两条件是否存在 , 却有着不同的 但是,经济学家对这两条件是否存在, 看法和争论。费尔普斯于 年和1972年, 弗里德曼 看法和争论 。 费尔普斯 于 1967年和 年和 年 年和1977年, 曾经先后对这两个前提提出了质 于 1968年和 年和 年 它们主要怀疑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性, 疑 。 它们主要怀疑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性 , 怀疑菲利 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取 舍关系在长期中是否仍然会存在, 舍关系在长期中是否仍然会存在 , 怀疑在任意一条菲 利普斯曲线上, 利普斯曲线上 , 选择一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组合的 政策本身,是否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 政策本身,是否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菲利普斯、里普西、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菲利普斯、里普西、 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 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如果把预期问 题考虑在内, 题考虑在内,菲利普斯曲线将有短期与长期之 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因为对通货膨胀的预 期而发生移动。 期而发生移动。 • 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则要看通货膨胀预期调整 的速度情况,可能会是一条很陡的曲线,也可 的速度情况,可能会是一条很陡的曲线, 能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内, 能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内,通货膨胀率 与失业率之间基本不存在替代取舍关系, 与失业率之间基本不存在替代取舍关系,或者 完全不存在替代取舍关系。 完全不存在替代取舍关系。
•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观点可以用下面的图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观点可以用下面的图16-6来表示。图16-6 来表示。 来表示 中的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横轴代表失业率。 中的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横轴代表失业率。该图形与前面说过 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最大不同是, 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最大不同是,这里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弗里德曼 和费尔普斯所考虑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加进来了。 和费尔普斯所考虑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加进来了。 •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将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上升。这也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将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上升。 就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就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 图16-6中每一条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都不同,表示通货膨胀预期 中每一条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都不同, 中每一条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都不同 的不同。通货膨胀预期越高,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就越高。 的不同。通货膨胀预期越高,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就越高。
• (a)图中给出的是一条典型的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曲 图中给出的是一条典型的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曲 它表示较高的失业率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线 , 它表示较高的失业率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 图中,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U 即为自然失业率。 图中,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N即为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在该点上表明, 菲利普斯曲线在该点上表明 , 当经济达到自然失业率 状态时,工资及物价都是稳定的,不存在通货膨胀。 状态时 , 工资及物价都是稳定的 , 不存在通货膨胀 。 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这种 交替关系及其政策含义是, 交替关系及其政策含义是 , 较少的失业能够通过承受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获得;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获得 ; 而通货膨胀率则能够通过承 受较多的失业代价而下降。 受较多的失业代价而下降。 • (a)图是就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的情况而言,当预期通 图是就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的情况而言, 图是就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的情况而言 货膨胀率不等于零时, 货膨胀率不等于零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到类似前面 的有通货膨胀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那样的图形, 的有通货膨胀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那样的图形,如图 (b)所示。 所示。 所示
• 政策当局在菲利普斯曲线的限制下 , 为追求社会福利 政策当局在菲利普斯曲线的限制下, 最大, 最大 , 必须使社会福利函数的无差异曲线斜率等于菲 利普斯曲线的斜率。 利普斯曲线的斜率 。 前者代表政策当局对通货膨胀率 与失业率之间的主观评价, 与失业率之间的主观评价 , 后者则为经济体系所决定 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客观取舍关系。 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客观取舍关系。 • 图16-4是将菲利普斯曲线和社会福利函数无差异曲线 是将菲利普斯曲线和社会福利函数无差异曲线 结合在一起,表示在菲利普斯曲线PC0的限制下,社 结合在一起,表示在菲利普斯曲线 的限制下, 会福利最大的均衡点就在PC 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会福利最大的均衡点就在 0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此时,均衡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分别为P 此时,均衡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分别为 0与U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