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 1.自我认识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 2.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 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 优越感等。
▪ 3.自我监控
▪ 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 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 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 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 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 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 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 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 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 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 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 (五)引导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 2、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悦纳。 ▪ 3、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给自卑的学生
提供成功的机会,等他初次成功并有了信心 之后,再逐渐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提高自 信,消除自卑。 ▪ 4、教师还应给予自卑的学生特别的关注,根 据测验和谈话,了解其长处,让他发挥自己 的优势。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 的发展特点
▪ 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 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他 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 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 做玩具。
▪
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
▪ 应该坚信儿童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 ;相信儿童能做好,并 经常鼓励他们。
▪ (二)给予适当的评价
▪ 批评和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降低教育效果; 而表扬与鼓励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教育效
果。
▪ (三)大胆地放手 ▪ (四)注意教育的民主
▪ 遇事多让孩子独立去解决,而不是包办代替,让他们在独立
▪ 情景二: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 工做得又快又好。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 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 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 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 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们的自我观念包含着其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的评 定。
▪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 自我体验发生于学前期四周岁左右,在小学阶
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 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在小学阶段,自我 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 童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逐步深 刻。自我体验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 体验,其发生和发展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愉快 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
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
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
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
为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
我意识的出现。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 验:婴儿熟睡时,往婴 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 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 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 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 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 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 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 为。由此,心理学家得 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 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 时形成。
生较晚。
▪ (三)自我监控的发展特点
▪ 儿童最初的自制力是由于成人的要求而产生 的。约在三年级末,才逐渐养成在学习时的 自我控制的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儿 童自制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制力的质量 也日益改善,这表现在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 学习中的缺点,而且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 这些缺点。
第三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1岁的我,特喜欢 照镜子!
2岁的我,还是特 喜欢照镜子!
第七章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 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 控构成的。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 一、小学儿童自尊的培养
▪ (一)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
1、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 ▪ 2、给予孩子切实的赞许。 ▪ 3、父母对孩子成败的反应要有利于儿童自尊的形
成和发展。 ▪ 4、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避免对孩
子的活动过分干涉、溺爱与保护尊。 ▪ 5、父母的自我修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
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 为要一致
▪ 情景一: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
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 呀!”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 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
▪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各成分的发展特点
▪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
根据儿童自我认识形成水平,可以把儿童分成
三类。自我认识相对适当而稳定的学生属于第一类。
这类儿童的特点是善于分析自己的行动、剖析动机。
第二类学生的特点是,该组成员关于自我的观念不
适当和不稳定。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自己的
重要品质、分析自己的行动。第三类学生的特点是,
▪ (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尊
▪ 1.帮助儿童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建立合理 的期望目标,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பைடு நூலகம்。
▪ 2.尊重儿童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与偏爱 。
▪ (三)在交往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 尊。
▪ (四)培养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
▪ 二、小学儿童自信的培养
▪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