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PPT课件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PPT课件


病因
• • • • • • • • • 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胆汁郁积 药物或毒物 肝脏血液循环障碍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免疫紊乱 血吸虫病 隐原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分类
• 国际上按形态将肝硬化分为:小结 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 及不全分隔型肝硬化
正常肝脏病理切片
可见肝小叶的形态:终末肝小静 脉(中央静脉V),汇管区在小 叶的周边。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器官
肝小叶结构 • 是肝的结构功能单位,呈多边棱柱 体,有中央静脉,肝板向四周呈放 射状排列,肝板之间为血窦。
• 肝细胞:多面体的腺细胞,胞质 嗜酸性,功能复杂
Kupffer细胞
• 1、位于窦状腺内,固定于内皮上 • 2、仅占肝脏体积到2%,却承担 着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 80%~90% • 3、具有吞噬、吞饮异物,净化血 液、维持肝脏内环境稳定、参与 多种细胞新成代谢、还可调节肝 细胞功能
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肝硬化:无特异性症状,可有食 欲减退、乏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失代偿期硬化:症状显著,主要表现
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 现,同时有全身多系统症状。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全身表现: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枯,面色黝
暗无光泽(肝病面容)和发热
凝血酶原 血清酶学检查 ALT 甲胎蛋白(AFP) 血氨的测定
AST
Child-pugh分级表
分 变量 1 肝性脑病(级) 腹水 胆红素(umol/L) 白蛋白(g/L) 凝血酶原时间(秒) 无 无 <34 ≥35 ≤14 2 1~2 轻度 34~51 28~34 15~17 3 3~4 中~重度 >51 <28 ≥18 数(危险性)
>10mmHg
侧支循环形成:食道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腹壁静脉显露和曲张 直肠下端静脉丛-痔疮 腹膜后交通支
腹水形成 脾肿大-血三系减少
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 (A/G)
能严重损伤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A/G倒置见于肝功
血清胆红素
失代偿期可出现结合胆红素和总胆 红素升高,胆红素的持续升高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肝脏功能
• 肝脏也具有双重输出通道,包括肝静脉和胆道。
胆汁通路: 毛细胆管→肝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 ↓ 胆囊 胆囊管 肝的血流通路: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肝窦状隙→中央静 脉 • 肝动脉→小叶间动脉↗ • →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 • • • • • • •
肝脏功能
• • • • (一)代谢功能 (二)排泄功能 (三)解毒功能 (四)凝血和纤溶因子、纤 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 凝血因子的清除
• 为什么会出现肝硬化?
肝硬化
•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 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 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 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 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 形成肝硬化。
• 在西欧和美国,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和意外事故,居死亡原因的第5位。 在我国发病年龄以21-50岁多见,占85%左 右,男女比例为4-8:1,中年男性患肝硬 化最为突出。
Kupffer细胞
• 4、Kupffer细胞还可以产生许多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 介素、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 板激活因子等。
肝脏功能
• 肝脏具有双重供血功能,血流丰富, 每小时约有100L血液经过。 • 70%~75%来自门静脉,肝细胞经 肠道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 20%~30%来自肝动脉,肝细胞又 可摄取由肺输送的氧气和其他组织 中携来的代谢产物;
小结节性肝硬化病理切片
肝表面呈弥漫的 颗粒状或结节状
显示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包绕分割, 形成大小不一的假小叶。酒精性肝 硬化常见类型
大结节性肝硬化病理切片
大结节性肝硬化并肝细胞癌 hepatoma in macronodular cir是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导致的 肝硬化常见类型
工厂,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 肝脏就像人体内最大的综合加工
肝功能化验的简单意义
•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 (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 原时间(PT) •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 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 • 3、反映肝脏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 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 血氨(NH3) • 4、对诊断胆汁淤积有帮助的酶指标:碱性磷酸酶 (AKP)、γ-谷氨酸转肽酶(GGT) •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的指标:Ⅲ 型胶原(PCⅢ)、糖蛋白-层粘连蛋白(LN)、蛋白 聚糖-透明质酸(HA) • 6、对肝肿瘤诊断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A级5~8分
B级9~11分
C级12~15分
肝硬化的预后
• 取决于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腹水、 有无肝性脑病、血清胆红素和蛋白水 平及凝血酶原时间,还与病因、年龄、 性别有关。 • 一般来说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预 后差;年龄较大者、男性预后较差。 • Child-pughC级病人预后差。如再出 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合并食道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感染等 则病情危急,预后差。
出血倾向和贫血:与肝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少、 脾亢、毛细血管脆性有关。不同程度的贫血与营养不
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失血和脾亢有关。
内分泌紊乱:激素增多,雌激素(蜘蛛痣)、醛固酮 和抗利尿激素 消化道表现: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饱胀感,恶心或 呕吐,易腹泻
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
肝功能不全
• 概念: • 凡各种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肝实质 细胞和Kupffur细胞)发生严重损害, 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 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出现黄疸、 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脑 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 • 多直接或间接的与Kupffur细胞功能障 碍所形成的肠源性内毒素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