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重点

教师职业道德重点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大纲)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它涵盖了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在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

某种社会关系中应当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P.48)和信念时,及内化为良心时,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地实施。

(教师良心: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

教师的良心能够使教师超越个人利益,忠诚并献身于教育事业)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P.54)1)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

(2)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把热爱和严格教育统一起来的。

(讲稿)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人应当怎样活着?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

) (讲稿)(讲稿)(P.144)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P.142)11、人生理想人生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P.139) (讲稿)倾向。

(讲稿) (P.140)(讲稿)(P.39)(P.143)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理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P.171)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简答题: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其主要特点有:(1)崇高性。

一方面教师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提高新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

”(2)奉献性。

教师职业是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

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的根本目在于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他们授业无私,甘为人梯。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价值实现的间接性——他们的劳动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学生来表现,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总是默默无闻的。

(3)示范性。

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教育,一种是知识的传授,是一种有声的、有形的教育;另一种是品德的培养,是无声的、无形的教育。

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示范的作用。

(4)主导性。

教师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

(讲稿)答:(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是具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青年。

青年大学生的特点:①文化层次比较高;②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③自主性比较强;④成才欲望强烈;⑤社会经验比较缺乏。

(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与科研并举。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和发展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教师劳动内容主要是自己所承担课程的内容;劳动过程的传递和双向性。

(讲稿)(PP.22-25)答:(1)道德提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大纲)(2)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相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深”——成为人们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灵魂。

(3)道德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个性、心理等品质相比):“情”——道德就是从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是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的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

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

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的稳定倾向。

它表现在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系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

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受文化、传统等方的影响,道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型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答: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成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它的变化速度较慢:一是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二是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道德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三是一定社会关系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变革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答:(1)道德的社会功能:①认识功能。

道德能够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为人们指出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的方向,提供进行行为选择的指示。

②调节功能。

道德具有通过评价方式,来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行动,以协调人们之间、个人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③稳定功能。

道德可以调控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的有序、稳定。

④教育功能。

道德能通过评价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来感化和培育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2)道德的个体功能:①启智功能——开启人的潜能;②协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③保健功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④慰籍功能——情感慰籍;⑤导向功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⑥升华功能——人生价值的升华。

(讲稿,大纲)答:⑴.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大纲,讲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有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历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道德的较高水准上。

2)道德行为的榜样性;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有更强烈的榜样性或示范性。

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上的榜样性。

因为教师劳动对象的可塑性、模仿性大;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包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3)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更广——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

更深——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更远——影响未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讲稿)答:⑴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⑵根据: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教师的职业特点看——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与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分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技术规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道德规范——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

比如,板书工整、态度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交织在一起——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又是最好的劳动工具。

总之,“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示范教育的作用。

因此,教师更需要有道德,更需要讲道德。

(讲稿,大纲)答:⑴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P.54)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⑶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调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性要求,适用于教师职业活动的所有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

它处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

(大纲)道德原则是有限的,而具体规范则很多。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乐教敬业。

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⑴.教师与学生的道德规范;⑵.教师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⑶.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⑷.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①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②教师与社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③教师与协作单位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④教师从事社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大纲)乐教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一、乐教敬业(讲稿)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学活动中(乐教实质上表明了一种身心和谐、专注、投入的境界)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地投入乐教和敬业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乐教,才能真正敬业,敬业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敬业中也包含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浓厚情感和快乐心情。

教师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是又是很有乐趣的工作。

(孟子认为教师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乐也。

”是人生最大幸福,也是教师最高的人生价值。

)教师何乐之有?①环境之乐——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劳动对象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②劳动方式之乐——自由度大,思维空间广阔;③劳动成果之乐——劳动成果的积累性、劳动结果的报偿性、劳动者的发展性都较强,教师送走一届一届学生,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