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理论测试题学校:姓名: 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2、1983年国际消费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4、( 真实性)和(教育性)是教学情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5.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体验)和(感悟)。
6、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 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和(学习结果)。
10、从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和《敢于承认错误的乔治.华盛顿》中,你知道了(有错就改、诚实的可贵)
11、水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生活废气弃物)(化肥、农药)等。
12、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尤其是残疾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有( 张海迪)(霍金)(贝多芬)等。
13、交通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我们所在的地方常使用(公路运输)。
14、发票是购物凭证,是我们享受商家提供售后服务的凭据。
15、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16、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合理运用,就能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课程标准修订中,非常重视突出课程的导向性,以下四个选项哪个不符合要求? ( d )
A.面向所有学生,推进素质教育。
B.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视传承优秀文化。
D.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强调教师引导学习。
2、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a b d)的过程。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真实体验生活 B.主动参与生活 C.还原生活 D.创造生活3、为了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师应能够? ( a b c d)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缩小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
B.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并能准确反映课程目标要求。
C.依据教科书把握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
D.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双基培养。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b c )。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实践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生活性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以下选项中正确的组合是(a)。
A.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C.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行为与习惯。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b)。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合课程程D.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