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撰写德育论文

如何撰写德育论文

如何撰写德育论文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

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

所以我们举行“如何撰写德育论文”的讲座,以供各位写作时作参考。

一、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1、理论准备。

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

2、实践准备。

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

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

3、写作能力。

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

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

4、研究态度。

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

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

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

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

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

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

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

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

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

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1、选题。

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一种是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

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

2、审题。

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

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

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

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

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

3、拟定提纲。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

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

4、结构。

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

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

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

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

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

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

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

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

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

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

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

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

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

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

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

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

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

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1、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

2、投稿事宜。

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谈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案例的撰写(zsdhfj 原创专稿)一个班主任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研究行为,其范围包括教育日记、教育叙事、德育案例等,其中德育案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宜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广泛应用。

一、德育案例的含义所谓案例,又被译为个案,实例等,是对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而引起分析、讨论、演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而德育案例是案例与德育两个概念的综合,是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对工作中所碰到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所做的反思与总结,以此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种手段。

二、德育案例的特征1、情境性。

德育案例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叙述的是一个有时间,地点,具体人物(一般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的情境,它使班主任或学生在看了之后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或似曾相识的感觉。

2、问题性。

在德育案例过程中往往包含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或疑难情境,这些问题是很多班主任会时常碰到但又觉得比较难以解决,而且这些问题中可能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不注意挖掘与思考比较难发现而已。

3、典型性。

任何班主任在每天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会碰到太多的问题,但不可能事事都去记载,这就要求在工作反思中所撰写的德育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是信手拈来的,但能够在该问题的解决中给班主任带来深刻的启示与普遍的指导意义。

4、真实性。

德育案例展示的是师生间充斥矛盾或趣味的故事,但德育案例与一般的故事存在的本质区别是故事可以杜撰,但德育案例中所涉及的情境是在处于自然状态下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源自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撰写德育案例的作用:1、分清工作重点与难点。

班主任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强自己的工作反思,对自己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找到印象深刻的却是感到困惑的那些工作情境或事件。

通过这样的梳理,使班主任在统筹兼顾同时,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在那些难点与重点上,力求通过解决这些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经验沟通与共享。

由于现行的学校管理大多实行行政班管理,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更多的是处于个体化管理的状态。

而通过撰写德育案例,则利于班主任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

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多样性,并且在提炼中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态度,通过反思性批判实现共享。

3、引领德育工作专业化。

班主任是行动研究的积极实践者,他们在实践中研究,为实践而研究,班主任不应再是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生产者”。

案例撰写为班主任提供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机会,发展了班主任研究德育工作的问题意识与能力。

班主任将理论作为一种参照,采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手段,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失,逐步建构生本德育、情感教育等理念,不断拓宽德育“田野”,在此过程中,引领德育工作走向专业化。

四、德育案例的构成要素:德育案例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标准,但从构成要素而言,不外乎以下几方面:1、标题:德育案例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题。

一般来说,确定德育案例的标题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2、背景:背景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背景必须向读者交代该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以及这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背景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问题:在案例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原因有哪些,而且问题中必须要阐明主题,在德育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问题才能确定主题的所在。

同时,要注意德育案例的内容必须要充分渗透德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潜能的开发。

4、过程与结果: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成为重要的一环。

这部分内容要详尽地描述,既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要交代某种德育措施实施的即时结果,包括教师的感受与学生的反映。

在这一要素中,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德育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就在于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认知冲突详细的记叙,对问题解决过程细致的描述。

5、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德育工作者对自己解决德育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