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改革开放ppt
中国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城隍庙 会有欢庆锣鼓走旱船、狮舞、高跷 舞、变脸、杂技、魔术表演、猴猴 等,城隍庙后院则有民间工艺展示 和免费学习活动。豫剧艺术陈列、 城隍文化及六十花甲神系列泥塑、 城隍出巡壁画等则在城隍庙长期展 出。
• •
• •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在郑东新区如 意湖畔盛大开幕!龙舟—郑州民 间文,化响当当的符号象征 。
居民生活——通讯
• 80年代 代表符号:call机 “有事你call我” • 90年代 代表符号:大哥大 有钱人就是 “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 • 21世纪 代表符号:手机 从黑白屏的到彩屏 从直板到滑盖、触屏、3G
旅游
• •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寺院香火旺盛。 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岳山,北临黄河。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 点,黄土高原终点,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她处于中 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景区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历经四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 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为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 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是“中华民族之魂”----黄河之旅的龙头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现已开放景区 面积20多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炎黄二帝、星海湖等五大景 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巨塑”“黄河母亲哺育像”、“大禹”、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主 席视察黄河处、浮天阁、极目阁、孔雀园等四十余处景点。每年接待上百万中外游客,被誉为万里 黄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蜚声海内外。 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文 彩庄园、牟二黑庄园)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 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 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 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 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朝朝廷镇压白莲教之 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计数,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 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胜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 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 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 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 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河南省博物馆
数据与巨变
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5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293.27亿元,增长21.3%。 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7 亿元,同比增长41.4%;工业增加值实现 156.69,同比增长23.1%;财政收入实现 51.1亿元,同比增长34.9%。全市经济形势 进一步趋好向上,引导消费者对就业及收 入预期保持乐观,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 消费信心,有力促进了消费品市场持续增 长。
居民生活——食
• • • •
爆米花
冰棍 橙子汽水
泡泡糖
羊肉老汤烩面 管城区羊肉串
凉皮 胡辣汤
棉纺四厂鱼糕 黄河大鲤鱼
油煎小绵鱼 八宝饭
居民生活——住
• 80年代 代表符号:筒子楼 套间房屋的总体布局 大多是行列式的, 到处都是一排 排的板式住房。 大多数面积在 几十平方米左右, 为4~6层之间 的多层建筑 。
• 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居民消费性支出 比重扩大。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4708元,比上年增加1404元,增长 10.6%。农民人均纯收入6453元,比上年 增加989元,增长18.1%。城镇居民恩格尔 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上 年的44.3%下降到42.0%,农村居民恩格尔 系数由上年的46.6%下降到45.1%
•
郑州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 段,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院荟萃全省馆藏文物精品3000余 件,首批推出8个不同类型陈列,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一、二 级文物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 特色。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首批推出2个基 本陈列和6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院区中央为主展馆、 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 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 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整个院区绿 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 荟萃,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 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 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 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 得的标志性建筑。
• 教育事业: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本解决 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问题。职业技术教 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 旅游业:38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 投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和 景区景点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大力塑造旅 游工,毕业即就业”已成为郑州职教的 一大特色。职业教育使许多家庭因为学生的就业 而脱贫。近年来培训了十几万人次的农民工,提 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
• 普通高等教育
拥有除郑州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 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在内的九所高校 。
郑州概况
• 郑州,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 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地处华北平原 南部、黄河中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 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 • 郑州有“功夫之都”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 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 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中岳嵩 山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
改革开放
——之郑州发展变化
大家眼中郑州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 同学的走访
•
• • • • • • • • • • • • • • •
为了能了解祖国的巨大变化 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让学生 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了 解中国的沧 桑巨变,从而体 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我 们设计了这次实践活 动。但 对于这样大的一个主题,选 择一个合适的视角是活动的 关键,为此,我们从与我们 有着密切关系的教育、卫生、 医疗、收入四方面入手,由 学生调查人们的教育、卫生 、 医疗、 收入情况,从而使学 生深刻体会到三十年来自己 的家乡
皇帝故里祭祖大典——华人的根
• 中原春风吹绿城, 华夏各族正欢腾。 民众举杯共祝贺, 族归炎黄成一统。 千秋岁月历沧桑, 秋来春去百鸟鸣。 万山掠影天地阔, 岁岁年年福常青。 百花齐放艳弥空, 姓氏千家都来郑。 一朝聚合万众心, 家旺国兴业隆盛。 继承先人海天志, 往昔豪情再涌动。 开创华夏新景象, 来豫和谐沐春风。
居民生活——衣
• 80年代新衣服对孩子们很有诱惑,一般只有年底 时才能置办一 套新衣。典型服 饰包括喇叭裤、 蝙蝠衫和健美裤。 • 90年代对名牌 的崇拜成为高尚 品位的表现。 • 21世纪追求的 是“个性才是王 道 ”。
居民生活——食
• 80年代,在父母怀抱里憧憬着小康吃着五谷杂粮 惦记着逢年 过节才有的大鱼 大肉。 • 90年代,在 “大吃大喝VS打 击吃喝风” 的口号夹缝中, 我们 迎接来西餐、披 萨、必 胜客、肯德 基…….那时候没有人认为去KFC吃的是垃圾食品, 而是时尚。 • 21世纪,各种食尚主义开始流行,33年前向往的 细粮和鱼肉被时尚拒之千里,转而回归自然, 强 调进食粗粮。
• 郑州郊区
墓内出土了一具保存 完好的西汉古尸和竹牍“告地书”、笔、墨、天 平衡杆以及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 木俑等五百余件珍贵文物。古尸距出土时已有 2142年,但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 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 畅通,脑膜血管清晰。
总结
回顾郑州38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全面的 解放和跨越式的发展,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健 康快速发展,一大批支柱产业崛起,工业化程度 从初级向中级迈进。全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 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的协调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8年来,郑州人民紧 跟时代变革的脚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 业,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发展成就。
• 90年代 代表符号:单元楼 • 21世纪 代表符号:大户型、复式楼
居民生活——行
• 80年代 代表符号:凤凰、永久、飞鸽 30年前,拥有一部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 想,那时脚踏车还是稀罕物 。 • 90年代 代表符号:雅马哈、嘉陵 • 21世纪 代表符号:丰田、别克 十年前还高高在上的“官车”,逐渐从 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神坛走下,走入寻 常百姓家。
河南省文化艺术中心
皇帝故里,炎黄子孙
豫记云济,华夏中原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 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3600年前, 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 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夏代曾 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 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 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 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 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 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 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 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 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 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 河南省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