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提纲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提纲

《三峡》教案第一课

第26课《三峡》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美读,赏析,小组研讨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
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2.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二、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三、意义建构】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

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

“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四、巩固提升】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说明文字。

【五、回顾小结】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六、检测反馈】
一.解释下列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3、重岩叠嶂
4、自非亭午夜分
5、不见曦月
6、至于夏水襄陵
7、沿溯阻绝
8、或王命急宣
9、虽乘奔御风
10不以疾也
11素湍绿潭
12回清倒影
13绝巘多生怪柏
14飞漱其间
15清荣峻茂
16良多趣味
17睛初霜旦
18林寒涧肃
19属引凄异
20空谷传响
21哀转久绝
22故渔者歌曰【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