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培训课程
内容提要
❖一、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 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 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 学说流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有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 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 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 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第二,从孔子开始,儒家不断对人的 本性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种理论,如孟子 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等等,目的是要 建立起适合于人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现 代,为把人的行为引向道 德自觉,实施自律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即通过养性,克制自己的欲望,达到道 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完满,使人认识的自 身的价值,树立奉献社会、为国立功的 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主意识不断 提高,任何强制性的管理都不能进行有 效的社会控制,必须通过正确处理人际 关系,发挥人的道德自觉,调整各种矛 盾,来达到控制社会系统的目的,儒家 的学说正是擅长与此。
第二个问题: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1、文化的涵义
“文化”(Culture)一词,《牛津现 代辞典》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 借训练与经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 修养。或曰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 明,如艺术、科学等。“文化”一词最早 指培养、种植、栽培或耕种,以后引申出 文雅、修养、高尚的含义。
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
第三个问题: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爱人贵民”的人本思想是儒家管理思 想最显著的、最基本的特征。以人为本 的管理是当代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认 真研究东方与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有着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儒家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儒家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地位。 儒家提出,人为万物之灵,人为五行之秀, 人为宇宙的中心等等,都是对人的价值作 出的肯定性的判断。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及其 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国家,都有 一种保守的惯性,妨碍着它们进入国际 社会。他甚至认为儒家文化与现代文化 水火不相容。
澳大利亚学者雷吉.利特尔和沃伦.里 德在其所著的《儒家的复兴》中指出:儒 学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的指出, 它将在世界的文明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将带领世界进入21世纪,即将成为21 世纪的管理主流。
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存在“管理”一词, 但儒家学说却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如 “治”、“君”、“牧”、“临”、 “使”等等。事实上,与其说儒学是关 于道德伦理的学说,不如说是管理的学 说。因此,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儒言治世”真正道出了儒家 学说的特点。
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完备、最系 统的管理理论,它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 核心,以阴阳互补为方法论,以富民安 邦为宗旨,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 式。
----《把目光投向中国》
温家宝2003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第一个问题: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 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 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 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 良的文化。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 质、行为、制度、精神。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美国的泰勒为代表的古 典管理理论阶段,时间是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古典管理学派研究的重点 在管理的职能和管理的原则上,对人性 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自觉的认识。
第二阶段是以人际关系学派、后来发展 成为行为科学理论为代表。行为科学理论 的发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 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二、关于 管理中的人性问题。三、企业中的非正式 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四、企 业的领导方式问题。
—[美]约翰·P·科特(JohnP.Kotter)
3、企业文化的意义
1、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 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 争力。
理念 制度 技术
制度 技术 产品
2、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 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 义。
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第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她自己的“民族灵 魂”。这个“民族灵魂”就是那世代延 续、不断发展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 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 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南怀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儒家、佛家、 道家、兵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墨家、 医家、农家等以及种种民族民俗文化传统, 但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第三阶段是丛林学派阶段。所谓丛林 学派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 些学派,诸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 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等。
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企业文化管理理 论阶段,强调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 理论的重要特征。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 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国学”一词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 史上才出现的学术名词。用于指讲述、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学问或学科。
2、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 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宗教-儒 家与道家》等著作中力图阐明:中华传统 文化缺乏基督教新教伦理中那种能够促进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缺乏现代资本 主义得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精神”,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 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 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 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运 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市 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 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 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