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
1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尼罗河一古印度一甲骨文
B.印度河、恒河一古埃及一金字塔
C.黄河、长江一中国一种姓制度
D.两河流域一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1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无为”
B.“仁”
C.“法与时移”
D.“兼爱”、“非攻”
13.某校八年级开展“古希腊一一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
下列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天方夜谭)②浮力定律③《荷马史诗》④苏格拉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新兴地主出现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5.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写到,“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又无意做了两件对得起文化的事,而且那是真正的大事”。
“对得起文化的事”是指()
①统一全国,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②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统一文字为小篆,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纽带
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土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A.①⑨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作品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兰亭序》
B.《洛神赋图》与《窦娥冤》
C.《九章算术》与《周髀算经》
D.《齐民要术》与《黄帝内经》
17.阿拉伯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图片反映了其贡献的是()
A. B. C. D.
18.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
B.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C.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
D.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19.下列是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B.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C.加重人民负担,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20.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苻坚
B.隋文帝
C.李世民
D.元昊
21.“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投笔从戎,获取军功
B.参加科举考试
C.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
D.投靠名门大族
2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案上摆着《史记》②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③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④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宇,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2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有()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来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交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题,共5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
28.【民族融合】民族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
诸候国间頻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时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分)
(2)材料二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项“革易旧俗”的措施。
(3分)
(3)材料三中的“公主”是指谁?简述该公主入藏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元朝设立了哪个机构管理该地行政。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一种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1分)
29.【制度革新】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公元前1 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改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上教科书
材料三:(如右图)
材料四:大化5年(公元649年),孝德天皇召集
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
省(指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百官”的中央机
构和地方行跛机构(国、郡、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2分)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3分)
(4)材料四中的变革参照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制度?这次变革对日本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分)
30.【农业兴盛】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①(农具)和②(耕作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材料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材料三: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
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宋书》(1)请将材料一补充完整,并写出一例唐朝时出现的灌溉农具。
(3分)
(2)材料二中的农作物“葡萄”主要通过哪条交流之路传入中国?这条交流之路由谁开辟?西汉政府为保障该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什么经济现象?请从两个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分)
(4)当前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对此请你提出一项宝贵的建议。
(1分)
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社会政治期末测评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题,共5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
28.(10分)
(1)分封制(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联姻等。
(任写2点,2分)
(3)文成公主(1分);对加强唐蕃友好,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宣政院(1分)
(4)兼并战争;少数民族改革;和亲等(任写1点,1分)
29.(10分)
(1)商鞅变法(1分);建立县制(1分)
(2)解决了诸侯问题或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1分);刺史制度(1分)。
(3)图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分),图2:三省六部制(1分);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
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任写l点,1分)
(4)唐朝(或者隋唐)(1分);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使日本成为了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
权国家。
(2分)
30.(10分)
(1)铁农具(1分);牛耕技术(1分);筒车(1分)
(2)丝绸之路(1分),张骞(1分);西域都护府(1分)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者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升)(写出1点,1分)原因: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南方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南方有优越自然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等(任写2点,2分)
(4)①加强水利建设②引进高优品种⑧改善农具等。
(任写1点,1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