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实施细则县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实施细则县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实施细则为加强我县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使科级后备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泸西县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和《泸西县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公布后备干部名单,实行公开管理通过民主推荐、考察后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的后备干部名单,将在泸西党建网和所在单位等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实行公开管理。
通过公开管理,把后备干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中,增强其工作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后备干部自身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落实好干部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培养锻炼方式(一)培训根据后备干部所学专业、工作表现、个性特点、工作需要等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党政管理、经济管理、专业技术和政法四个类别的后备干部培训班,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培训。
1、培训时间。
每年举办一期,对口分四个班,每个班培训10至15天。
2、培训方式。
由县级领导、省州专家教授和县委党校教师采取集中授课、自学、理论研讨等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3、培训内容。
压滤机滤布厂家(1)政治理论知识:正确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2)领导管理知识:领导素质与能力,领导艺术与方法。
(3)经济、法律、科技及相关业务知识。
4、考试。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笔试)和答辩测评。
笔试主要测试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基础知识、行政管理知识,笔试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
笔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和领导科学,党史、党建、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省情、州情、县情的掌握情况等。
笔试合格者方可进入答辩测评,笔试分数不带入答辩测评。
除尘滤布答辩测评主要考评后备干部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等。
答辩测评成立专门的考评组和测评组,考评组一般由5 7人组成,由县委组织部抽调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测评组一般由15 20人组成,由县委组织部邀请县级及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领导干部代表、普通群众代表参加。
考评由考评组组长对后备干部进行提问,考评组和测评组成员也可对后备干部进行提问。
考评组根据答辩情况对后备干部进行量化打分;测评组根据答辩情况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后备干部进行现场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计分人员按优秀100分、称职80分、基本称职60分、不称职0分计算,测评分数计算公式为:测评分=(优秀票 100+称职票 80+基本称职票 60)/测评人数。
考评组打分占60%,测评组打分占40%,答辩测评分数=考评分数60%+测评分数 40%,答辩测评分数达到60分为合格。
考评分数、测评分数、答辩测评分数均按100分计算。
(二)多岗位锻炼采用轮岗锻炼、挂职锻炼、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后备干部到乡镇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村委会参加新农村建设,或在不同岗位上轮岗锻炼,加强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和考验。
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1至2年。
三、考核和日常管理(一)建立领导联系后备干部工作制度。
正科级后备干部由分管的县级领导进行联系,副科级后备干部由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联系。
联系领导定期与后备干部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不断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
(二)各相关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核和管理。
科级后备干部每半年撰写一篇履职体会文章交单位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单位党组织每年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的后备干部从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态度和贯彻落实情况、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工作思路创新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开展一次考核,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价,于每年12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将考核结果归入后备干部的考核档案。
四、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凡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发现问题,不宜提拔使用的;(二)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三)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四)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或不称职(不合格)的;(五)作风不实,群众意见较大的;(六)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本职工作任务的;(七)正科级后备干部年龄超过40周岁、副科级后备干部年龄超过35周岁的;(八)不服从组织安排、调训和在培训时考试不合格或者答辩测评不合格的;(九)因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
附送:县科级干部“三个代表”理论学习研讨班心得体会县科级干部“三个代表”理论学习研讨班心得体会践行“三个代表”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全县科级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研讨班心得体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检察机关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应当做到“五个必须”,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
一、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检察工作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检察干警的头脑,指导检察工作实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检察工作的行动指南,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通过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检察干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取得新的成就,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
二、必须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立足点。
这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社会主义司法职责的根本保证。
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因此,我们要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依法监督和纠正违法的工作力度,始终把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贯穿于法律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作为正确履行检察职能的本质要求不动摇。
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始终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切实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
三、必须把保障和促进发展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将三者统一于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坚持政策对执法的指导,压滤机滤布厂家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全过程。
其次,要处理好法律监督与促进发展的关系。
坚持公正司法促进发展,从严治检保障发展。
牢固树立公平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透明司法的现代法制理念,依法保障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依法保障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要处理好依法查处职务犯罪与依法保护的关系。
依法打击破坏发展、危害稳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的犯罪者,依法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好干部,依法支持锐意创新、勇于开拓,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改革者,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会氛围。
四要处理好查办职务犯罪与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
打击犯罪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犯罪,必须结合检察职能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必须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和司法属性,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
严格依法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检察机关最大的政治。
检察干警一定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司法公正、司法效率意识。
我们开展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法律监督职能,着眼于检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最终落实到加强和规范办案,促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上来。
要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检察干警,充分保护、全面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一心一意干工作,集中精力抓办案,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水平。
五、必须下大力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和基层院规范化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按照高检院的部署,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在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我院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干警思想政治基础不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大局观念不强;对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和职能缺乏准确把握,司法理念未能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法律知识及检察工作相关的知识不丰富,对案件不能作透彻分析,收集证据、鉴别证据、固定证据和运用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能力不强;办案、监督制约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这些问题说明,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要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执法水平,必须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权力观。
解决好权力观问题,才能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提高执法水平才有基础。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检察人员头脑,确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权力观,保障检察机关为民掌好权、用好权。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充分认识检察权的人民性。
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以为人民服务,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坚决克服和防止利用检察权谋取部门利益和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其次要充分认识检察权的责任性。
要教育引导干警清醒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
检察机关的责任就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要把履行法律职责、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作为检察工作总的要求。
坚决纠正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作风。
第三要充分认识检察权的服务性。
检察机关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