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①自主阅读1—4自然段,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②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画出相关语句。
③这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下来。
活动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神奇。
教学活动
教法
学法
白板使用
说 明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为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第三板块: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活动四: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课外作业:
1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2 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
要求:想法要奇妙;
想法要有益人类。
第1页:课题
第2页第3页ຫໍສະໝຸດ 第4页第5页:学习要求一
第7页:学习要求二
第9页:学习要求三
第14页
第15页
板书设计
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 谈话
2. 同学们还记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3.其实克隆不仅仅是生物繁殖的一种本领,它更是一项高科技生物技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
板书课题
第二版块:精读感悟
活动三:学习6到8自然段
①自主阅读6-8自然段,找一找,“克隆”技术到底神奇在哪儿?
②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预案
年 级
五年级
主备人单位、姓名
单 元
二单元
修改人单位、姓名
课题名称
8.神奇的克隆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本课中的科学术语。
3.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2.板书课题:神奇的克隆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4)全班交流
三.自主学习,小组展示。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活动一:自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