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执教的《去年的树》听课感悟
语文,触碰心灵的艺术
赏析:
这部分,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鸟儿与树、树根、大门、小女孩儿的对话描写,表现鸟儿对树的深厚感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
教师、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这个片段中是最主要的朗读方式。
在对人物感情的体会上,用添加关于人物心情表情提示语的方法,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反复的读着鸟儿和树的约定,感情逐层递进,鸟儿和树的形象,越发丰满形象感人,这也是整个课堂最出彩也最打动人心、触碰心灵的片断。
从前的日子如此快乐,今天呢,快乐不再。
以极喜衬极悲,课到此处,情到深处。
老师却话锋一转,课文里并没有这些心情提示语的描写,这样的语言依然
四、起承转合,紧扣主题
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落实程度有多深,制高点就有多高。
有人说,老师往讲台一站,你就是文本,你就是语文课程。
确实如此。
教师,这个平等教学中的首席,要想带领学生解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发现语言文字的秘密,,紧扣主题,才是正道。
课堂实录:
师:在你的心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说明,你会用那个词语?
生:凄美、悲伤。
师:这样的歌,会在大树的心里消失吗?不会。
会在鸟儿的心里消失吗?不会。
这是一首永远不会消失的歌,叫做——
生:《去年的树》。
师:作者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是作者不会写吗?他这样浅近描写,留给了我们什么?
生:无尽的想象。
师:这就是留白。
因为有这留白,才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感受,留给我们这么美丽的童话故事——生:《去年的树》
赏析:阅读教学走到这里,老师带着学生,自由游弋。
老师处理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上收放自如,巧妙设计,精妙表达,落脚于课标。
这真是山重水复,起承转合,诗意自然,紧扣主题。
难以忘怀《去年的树》。
这是我听过的所有名师中,感受最深的一节课。
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心灵的触动,是思想的激越,还有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他说,这是他对自己所有的课的一个超越。
我想,是的,他不仅超越了其他的人,还超越了自己。
在这节课上,没有教法的生硬传授,也没有说教的感悟引领。
有的,是对课标的深刻理解实践,是对学生的带领指引。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