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实验报告
实验一 DL-31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规电流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流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学习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实验方法: (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 (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I a 的幅值,以“I a 幅值”为控制量,步长 设置为0.05A ,整定值为3A ,起始值设置为0A 。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
四、思考题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与电流的整定值有关,也就是舌片的上方的止位螺钉的位置有关系,动作电流也与舌片的Z 字型的舌片的Z 的角度有关。
还与铁芯上的线圈的粗细,匝数、游丝的松紧程度有关。
2、返回系数的大小主要是继电器断开的时间长断,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re I 与动作电流OP I 的比值称为返回系数re K ,即: 。
OP
re
re I I
K
实验二 DY-36型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规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压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 实验方法: (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 (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U a 的幅值,以“U a 幅值”为控制量,步长设置为0.5v ,整定值为50v ,起始值设置为40v 。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
四、思考题
1、电磁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与电压的整定值有关,和相关磁路的磁阻有关(具体包括铁芯材料的磁导率、铁芯的尺寸、空气气隙的长度),也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2、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是
实验三 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试验方法 2、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和动作范围;
3、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角度特性和伏安特性,考虑出现“电压死区”的原因。
OP
re re U U K
4、研究介入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的极性对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 (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和动作范围; (1)、以加入到继电器中的电流为参考向量,设置I A =5A/0o ,固定加入到继电器中的U A 的大小, 改变电压相角,通过测试功率方向的动作区从而得到继电器的完整的动作区域。
(2)、测试完成后记录实验结果中显示的“始角度”和“终角度”,计算最大灵敏角
2
2
1j j m ϕϕϕ+=
,填入表中。
(3)、改变灵敏角为-45o ,重复实验。
(4)实验结果:
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角度特性)(.J J dz f U ϕ=
(1)、整定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灵敏角为-45o.设置IA 固定为5A/0o ,UB 的角度为
j
ϕ。
(2)、在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区设置不同的j
ϕ,测出每一个J ϕ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起
动电压
J
dz U .,填入表2-6。
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角度特
)
(.J J dz f U ϕ=。
功率方向继电器角度特性测试数据
角度特性曲线:
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角度特性)(.J J dz I f U =
(1)、整定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灵敏角为-45°。
固定加入到继电器中的电压和电流的相角,使J ϕ=-42o (该最大灵敏角为上述实验实测值),即A I 相角设为0°,B U 相角固定为J ϕ。
(2)、5A 开始依次减小A I ,测出每一个不同电流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起动电压J dz U .(即b U 幅值)。
伏安特性实验数据(保持m ϕ不变)
J I (A) 5 4 3 2 1 0.9 0.8 0.7 0.6 0.5
J dz U .(V)
1.25
1.25
1.20
1.15
1.15
1.15
1.15
1.15
1.2
伏安特性曲线
三、思考题:
(1)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区是否等于180度?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当加入继电器的电压低于功率继电器的启动电压是,即使是在工作区内也无法动作。
(2)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90度接线方式具有什么优点?
答: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内角采用45°,要求90度接线,即IA与Ubc、IB与Uca、IC与Uab,对各种两相短路都没有死区,因为继电器加入的是非故障的相间电压,其值很高。
(3)用相量图分析加入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压、电流极性变化对其动作特性的影响。
实验四 微机保护实验:三段式电流保护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段式保护的基本原理
2. 熟悉三段式保护的接线方式
3. 掌握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法
4. 了解运行方式对灵敏度的影响
5. 了解三段电流保护的动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1. 按图实验接线;
2.设置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参数;按照模型参数进行整定值计算,我们组采用的是模型3,整定计算值如下:
AB
Q rel
I set z E K I
+=smin 1
.z
I set rel II set I K I 1
.21.= max 3
..L ret
SS III rel III
set I K K K I =
可靠系数都取1.2,自启动系数为1,返回系数为0.9;
参数:E Q =11/√3Kv, Z smin =Z G +Z T =(6.34+4.47)Ω , Z AB =7.2Ω,代入公式计算得:
3、不同地点发生时保护动作记录表
三段式电流保护动作范围测试实验
设置不同的短路点,测试电流保护在不同短路类型的情况下的保护范围,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录波数据分析
每次实验后,通过内置录波器观察发生故障时的波形(在“设备管理”中打开“设备录波”,在“文件”中点击“新建”就可以打开当次故障发生时的录波情况)。
观测正常运行时、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故障情况下以及保护动作后电流、电压信号的不同,并选取其中三次保护的动作情况读取录波时间。
10kV线路保护录波数据记录表
三、思考题
(1)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在输电线路上是否一定要用三段式保护,用两段可以吗?
答:一般情况下按照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整定最小保护范围;可以用两段,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 三段式电流保护,哪段最灵敏?哪段最不灵敏?采用什么措施来保证选择性?
答:三段最灵敏,一段最不灵敏,第一段的整定值为保护选择性,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末端短时是的最大电流整定,采用保证选择性的措施就是动作电流及时间的差别化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