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知识点二 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
似,则该地( D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 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即时 训练
3. (2011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 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 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C 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 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 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 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 演化过程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 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 要素。读下图完成6~7题。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差异性 Nhomakorabea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1)地理要素: 包括_大__气__、__水__、__岩__石__、__生__物__、__土__壤__、__地__貌__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 __大__气___循环、__水__循环、___生__物__循环和 __岩__石__圈___物质循环等。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 ___⑥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夏__季__盛__行__从__印__度__洋__吹__来__的__西__南__季__风__,__降__水__丰__沛_______。
C D.垂直地带性规律
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5.(2011·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 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亚__寒__带__针__叶__林__带____, ②_温__带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带__,③___亚__热__带__常__绿__硬__叶__林__带___, ④_温__带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带__,⑤___亚__热__带__常__绿__阔__叶__林__带___。
造 林
保持水土
吸烟滞尘
生态系统 良性发展
防风固沙
当堂训练
1.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C.水土流失不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D.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 统一变化的过程 2.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 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 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 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
规律分别为 ( A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红松 林地
东北林区的命运
反映问题:森林锐减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破坏森林的环境效应:
水土流失严重
水旱灾增多
滥伐 森林
土壤侵蚀 沙尘暴盛行,气候恶化
物种灭绝 岩石物理风化强烈
生态环 境失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树种草的环境效应:
风速减少 气温降低
调节 气候
人
湿度增大
工
涵养水源
修建水库
Ⅰ
Ⅱ
Ⅲ
湖泊周围 降水增多
蒸腾加强
D 6.图中I、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A 7.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 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从而体现出自然地 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
地 纬度 热 理 位置 量
位 置
海陆 水 位置 分
植被
气 动物 候
水文
自 然 带
具有一定宽度 土壤
呈带状分布
以植被类型命名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同类归纳记忆法(植被+“带”) 注意区别: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 温 温
温带季风气候 500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带 带带 草 荒草 原 漠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原因是热量 由低纬向高
纬递减
200E
2.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降水量 <200mm
荒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200—400mm
荒漠草原
400—600mm
草原
是( A )
A.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B.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C.秦岭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
读下图,回答3~4题。
A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a.生产功能: ——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 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