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作者:金晶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10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那么该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小学阅读
一、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

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

同时。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

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

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

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二、创造阅读环境
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

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

学生课外阅读后是否有展示的空间,是学生再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

利用晨会、班会、早读、课前三分钟等时间段,让学生把阅读过的童话通过自主的整合、建构,结合自身的情感、语言、思想要素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使其他更多的学生在听故事中而迷上课外阅读。

或借助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从而增强自身的再阅读兴趣,同时也调动其他人的阅读兴趣。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若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年龄优势、记忆优势,让他们多读多看一些文质兼优的佳作.将会对他们终生受用。

因此,教师应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学生思维,增长他们的知识。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间或活动时间给学生讲些他们感兴
趣的故事,要巧妙地设置悬念,诱发其兴趣。

其次,用悬念激发兴趣。

利用课本中的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通过开放阅读方式,延伸阅读时空。

有人说,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

四、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

1.纵向评比。

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

阶段评比,看谁的红旗多。

面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也在填写、评比表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横向评比。

每个月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

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卡片颇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制成小报的形式,进行评选、装订。

每班各有两大本,名为”获奖卡片”和”入选卡片”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

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培养学自主阅读的能力。

3.尊重差异。

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

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

陈景润你可以说很优秀,也可以给他打低分。

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

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

“你也能阅读《寓言》了,真了不起!”“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一定能阅读得更好。

”“这个小点子真好,你帮助了老师,谢谢!”……
4.期末参评。

我每学期初,提出目标,一学期来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一项评定成绩。

而且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的各项奖励:“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到各种奖项,体验成功。

五、语言积累,培养思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同时,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

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

如:对于低段的学生,重在激趣,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

对于中段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主动收集
尽可能多的资料。

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应该说是阅渎能力的提高,只有阅读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学生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多,同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特别是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容量都特别大,学生从小就学会阅读,并且有较高的阅读水平,这无疑对一个人将来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决定作用。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

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也就是说,阅读让语文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丰厚语言积累[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12):44.
[2]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33.
[3]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拓课外阅读空间[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1):101—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