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行政服务中心结构加固工程碳纤维加固专项施工方案批准人:编制:审核:福建福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施工工艺流程 (4)三、施工组织安排 (6)四、质量保证措施 (7)五、安全措施 (10)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工程建筑施工图;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名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GB/T21490-2008《纤维片材加固修复结构用粘接树脂》JG/T166-2004二、施工工艺流程1.一般规定⑴采用粘贴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应由熟悉该技术施工工艺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
⑵施工必须按照下列工序进行:①施工准备;②混凝土表面处理;③配制并涂刷底胶;④配制修补胶并对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处进行填补和找平处理;⑤配制并涂刷结构胶粘剂;⑥粘贴碳纤维片材;⑦表面防护。
⑶施工宜在环境温度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胶粘剂要求的施工使用温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低温固化型的配套胶粘剂或采取升温措施。
⑷施工时应考虑环境湿度对胶粘剂固化的不利影响。
⑸在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片材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⑹胶粘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配比称量并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至色泽均匀。
在搅拌用容器内及搅拌器上不得有油污和杂质。
应根据现场实际环境温度确定胶粘剂的每次拌和量,并按要求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2.施工准备⑴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⑵应根据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计划。
⑶应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胶粘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表面处理⑴应按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夹渣、疏松、蜂窝、麻面、起砂、腐等混凝土缺陷,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修复平整。
对较大的孔洞、凹陷、露筋等部位,在清理干净后,应采用粘结能力强的修复材料进行修补。
⑵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
⑶被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曲率半径不应低于20mm。
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4.涂刷底胶⑴应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
⑵应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抹于混凝土表面。
应在底胶表面指触干燥时,立即进入一工序的施工。
5.找平处理⑴应按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修补胶。
⑵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修补胶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
⑶转角处应采用修补胶修成光滑的圆弧,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
⑷宜在修补胶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6.粘贴碳纤维片材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维布:①应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②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结构胶粘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③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④多层粘贴时应重复上述步骤,并应在纤维表面的结构胶粘剂指触干燥时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⑤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结构粘贴剂。
7.表面防护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并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片材之间有可靠的粘贴。
8.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⑴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⑵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⑶碳纤维片材配套胶粘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⑷胶粘剂的配置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⑸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三、施工组织安排1.劳动力组织(1).项目负责人 1名——全面负责加固施工。
(2).技术负责人 1名——全面负责加固施工技术工作。
(3).施工班组 1组——碳纤维布粘贴工作(组长1名,组员3名)。
2.设备一览表3.技术准备(1).开工前要首先编制出碳纤维布粘贴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做为工程施工和组织依据。
(2).总负责人组织图纸汇审、绘制工程大样图、技术安全施工交底。
(3).根据各种不同截面构件及设计要求提出相应的碳纤维布加工数量。
(4).确定各个构件加固时间计划表。
(5).按照行业规程要求准备施工技术资料。
四、质量保证措施项目部按照公司贯标要求建立一套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和有效运行,确保质量体系有效性。
1.制定质量计划实施、监控的管理规定(1)对全体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贯标培训。
(2)主要材料、半成品的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2.文件和资料控制(1)施工过程中使用有效的文件及图纸,并防止文件和资料的丢失、误用。
(2)文件和资料的编号、收发、登记、标识、复制、存档、更改、收回、销毁按规定执行。
(3)文件和资料做到专人管理,并传递到文件所要求的对象中。
施工图纸由专人接收登记,并加盖适当的标识以区别使用。
如果图纸是修改图,各施工员要将相应已作废的图纸注明作废日期和“作废”标识,以防误用;如图纸有变更,应在图标上标上“有变更”字样,失效或作废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和资料加盖“资料保存”印章标识。
项目部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档管理。
当项目完工及交付后,将项目文件整成册,移交业主及公司。
3.采购评价选择(1)本项目将依据《采购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物资采购的管理,保证项目使用合格的建材和设备,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供应商的控制项目部依据所供物资对工程质量影响程度和价值情况,对供应商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看样订货,以样验货;抽样检验;索取审核检查、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在货源处和进场处验货。
(3)采购材料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满足施工用料要求,编制工程物资需用计划,各种材料按计划采购。
并由专人执行。
(4)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记录,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标识,收集整理,编目、保管、收档。
4.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1)材料、半成品由专人标识。
(2)试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发料用于施工。
对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须按规定进行标识,并通知有关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3)关于结构工程、隐蔽工程的标识管理。
1)直接影响结构性能和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产品应进行标识。
2)对结构或隐蔽工程,经检验不合格和未检验的项目,质检员做好相应部位的图纸、施工记录、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质量记录、标识记录的收集、整理、保管。
5. 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1)施工准备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
(2)资源验收由项目部对进场施工队伍进行考核验证,对进场设备、物资进行验收。
(3)图纸会审及图纸交底拿到正式施工图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管理人员仔细看图纸,进行图纸自审。
参加由甲方组织的图纸会审,对施工图纸和各方达成共识。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据会审过的图纸向项目有关施工员分别进行交底。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得到公司的审批认可。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向项目有关施工员分别进行交底。
(5)资源使用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由项目机械管理员按设备管理规定对进场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状况跟踪,并填写设备运转记录。
周转材料由项目材料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堆放、维护、保养,安排领用班组进行维护与修理,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周转材料于下次使用前合格。
(6)施工员向班组明确当天施工任务后,跟踪检查施工任务、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施工日记。
(7)隐蔽工程的验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检查合格后,请监理单位(业主)共同检查,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参加各方签字认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检验和试验本项目依据《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工作。
(1)进货检验和试验试验报告、材料合格证由专人负责整理,装订并移交内业员存档。
未经检验和试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得入库、安装现场。
(2)分项检验及试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班组长负责执行,检验记录由质检员负责填写,并核定分项质量等级、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试验报告。
1)过程检验及试验计划按进度编制。
2)分部工程的检验应在下一分部工程开始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经各方签定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分部工程质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评定,由质检员填写分部检验评定表并进行核定。
(3)本工程不得将未完成检验、验收的分部工程转下一过程施工。
7.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1)本项目使用的检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须检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对检验、测量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偏差状态时,项目测量放样员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暂停使用”的标识并记录,送修后应再次校准。
(3)一旦发现设备失准时,应确定复核以前测试结果。
8.不合格控制(1)本项目明确规定1)使用产品中出现不合格的应将其退场。
2)出现返工情况的,具体由项目施工员会同质检员等有关人员评审及处置。
(2)对质量事故,由项目部会同监理、设计进行处置,制定处置措施做好记录。
9.纠正和预防措施(1)根据公司下发的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2)对本工程出现的不合格品制订纠正措施。
(3)对本工程不止一次出现的不合格品,制定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10.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1)物质的进库计划由专人据物资的具体情况编制,并组织实施。
(2)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做好入库手续,按仓管制度进行管理。
(3)严格执行工程成品保护程序,制定措施对已完成工作或已安装构件进行保护。
(4)成品保护要求及措施1)要求:对所制作、安装的成品实施保护,以确保产品满足要求。
2)措施:凡隐蔽工程经自检后,还需经监理单位(业主)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双方签字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由负责此工序施工的班组保护;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须符合规范要求,质量不合格者,必须返工,返工合格后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保护;11.质量记录控制(1)项目部应做好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管工作。
(2)做好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和工程实施质量记录的工作。
(3)本项目的质量记录1)不合格及事故处理的文件资料;2)检验及试验记录;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有关控制程序和使用记录等工作记录;4)工程中发现不合格处理情况资料;5)其它质量记录。
(4)工程竣工后所有质量记录按工程技术资料档案规定整理归档。
五、安全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现场规章制度,必须戴安全帽,不允许穿拖鞋、高跟鞋和凉鞋。
2.在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高空作业不得穿硬底鞋和带钉的鞋,不得往下投掷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