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1: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123-1: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期末报告
关于2014年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报告
组长:董佳丽
组员:赵丹,舒时克
浙江万里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背景摘要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31个省市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通过EVIEWS软件对建立模型。

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根据经济理论选取的影响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经济学知识。

二、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Y——地区生产总值(GDP)
(2)X1——年末常住人口
(3)X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4)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31个省的有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数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三.分析步骤
1.对模型进行ols 估计,结果如下:
给定α=0.05,得F 临界值F0.05(5,25)=2.6,F=338.8212>2.6,所以,总体线
性关系显著成立。

但由于X1 X2 X3 X4的t 检验没有通过,所以他们可能对
Y 的影响不显著,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2.多重共线问题
利用Eviews 作出相关系数矩阵,图如下:
分析: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说明存在多重共线问题。

3.逐步回归法分析
经比较,X5调整后的R^2最高,参数回归系数的的t检验值显著,因此选择保留X5,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对X5和其他变量的二元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X1与X5的porb值最大,最显著,保留X1和X5,于是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对X1、X5与其他变量的三元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表看出,截距项c和变量X3和X5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应该舍弃变量X3。

分析:X1、X2的显著性不强,将X2排除出模型
分析:X3、X4的显著性不强,将X3排除出模型
回归方程以Y=f(X1,X4,X5)为最优,所以选择x1 x4 x5,Y=1.214*X1+2.184*X4+27.462*X5-561.17
4.异方差检验
x1散点图的离散程度比较大,所以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异方差性。

对x1 进行排序,建立回归方程。

四.结论
(1)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货币供给量有显著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越大,说明经济状况好,市场活跃,经济总量大,市场参与者活跃,所以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2)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对货币供给量有影响,如果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过多,意味着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减少或过少,这必将影响经济的良好运行,会一定程度上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7.1
[2] 王青.《广义货币供给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视角,2011.1
[3] 殷琦.《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完整性理论模型》.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4] 胡建渊,陈方正.《我国货币供应量目标可控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财贸经济,2005.7
[5] 向祥华,董红霞.《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经济经纬,2004.3
[6] 邓子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代财经,2006.1
第10页共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