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上编综述
靠的。”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 一个精神动力”。
2015年8月23日,习 总书记在致第22届国 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 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 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 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 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㈡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案例导入: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郑和(1371—1435年)
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 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 万多。 宝船载重量估计为 1500吨 ,长138米,最大 的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
1405-1433年,明朝 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出发, 7 次率舰队沿江、浙、闽、粤 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 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 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 和地区。1435年,他在归 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 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课堂表现
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后再 视具体情况决定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 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也历尽沧 桑,却始终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表现出顽强 的生命力。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㈡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意义
社会性质是国情最基本的要素,是 认识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最基本的 依据。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意义 2.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关系
二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统一体
那么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是什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三步曲”:
打开中国大门“三步曲 ”
外交手段
马嘎尔尼 (1793年)
打开中国大门“三步曲 ”
外交手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彭 沛
导言 一、课程性质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 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旨在通过学习 历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导言 一、课程性质
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想 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学分
理 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文明的国 度》一书中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 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 都属于中国人。”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 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㈡目的
两个“了解” 了解国史、国情
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四个“选择”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从技术和经济上看,中国在公元500-1500 年间都领先于世界,尽管其影响未及全球。欧洲 和美国只是在最近500年才赶上中国。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 学家和艺术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 民族。
课
体系概论》
5学分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唐太宗:“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知兴替。”
毛泽东:“如果不把党 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的 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 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邓小平:“我们现在的路线、 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我们成功时期经 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 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 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 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 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年)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 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 领的船队只有3只帆船,最大 的“圣玛利亚”号仅120吨, 长34米 。另两只较小的船只 有60吨和50吨。
哥伦布航海船队规模最大 时也只有17只船,最大的船 只载重量只有200来吨。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的基本体系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1949—2018)
教材的基本体系
上编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场(打开中国市场)(体现出战争爆发
的必然性)
直接原因
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的商 业利益,英国以此为侵略的借口。
(表明战争对英国而言完全是非正义 的侵略战争)
“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 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 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 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 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 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 的精神世界后,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殖民扩张的目的?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 是英文opium的译音,俗名大烟,是 用罂粟未成熟的果实里面的乳状浆汁干燥制成的 一种毒品。药用鸦片为粉末状,是一种强烈的麻 醉剂,少量使用,有止泻、镇痛、提神的效用, 中国原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
但鸦片又是一种毒品,含 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 很大,吸上瘾就不容易戒除, 使人体力日衰,骨瘦如柴,精 神萎靡,形同废人甚至死亡。 因此,所谓鸦片贸易,其实是 名副其实的贩毒活动。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场旨在维护 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 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㈡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思考: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世界范围内(1500年 以后)
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 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中国古代科学领先世 界1000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社会性 质开始发展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 化,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随之兴起 。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中编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材的基本体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下编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新时代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三、课程体系 四、基本要求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欧 洲 农 田 法 国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欧 洲 农 田 荷 兰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 经济特征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 经济特征 ◇ 政治特征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 经济特征 ◇ 政治特征 ◇ 社会特征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导言 一、课程性质 二、学习意义和目的 三、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