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候选人主要先进事迹简介(排名按姓氏笔画)1、马永秀,女,1968年10月出生,杭集镇王集村村民.她八年如一日照顾因车祸而瘫痪、失忆、智力水平下降到相当于几岁小孩的公公.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每次都不嫌脏臭,有时一天换、洗几身衣服,换下衣服,还得给老人洗漱,由于洗刷及时,老人身上也从没有生过痤疮、湿疹.给老人洗身子、擦脸,老人不能行动,她就用布绳子拴住公公背,然后背着公公一步一挪地行动.公公头发长了也不方便理发,她就买了理发工具自己学习,闲暇之时给老人理发.由于只有小孩的智力,其公公常喊她“妈妈”.八年多来,她用朴实的行动,默默奉献着爱心和孝心.2、马娟,女,1974年4月出生,头桥镇安阜村妇女主任.1992年,她从盐城嫁到头桥镇安阜村,侄儿五岁那年,大嫂丢下儿子和体弱多病的公婆,一走了之,大伯常年漂泊在外,丈夫在外打工.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毅然承担起抚养侄儿、照顾家庭的重任,同时还照顾多病的父亲和娘家侄儿.多年如一日,用孝义的爱心照顾着年迈体弱的双方父母,用无私的母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子和两个侄儿.2008年,她被评为区“十佳好嫂嫂”.3、朱金兰,女,1947年3月出生,槐泗镇槐子村村民.34年前丈夫在建筑工地不慎摔伤,被诊断为高位截瘫生命只有两三个月.她通过精心照料,硬是从鬼门关夺回了丈夫,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34年.34年来,她没有说过半句怨言,她的丈夫,由于身体难受,经常向她发脾气,她总是一声不吭,默默忍受.她因忙家务常年没有时间到人家串门,干农活时,不到两个小时就要回趟家,帮丈夫翻身排便,和丈夫说说话.34年来,朱金兰用她那软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千钧重担,照料丈夫、抚养小儿、伺候公婆,彰显着用一生守候的挚爱真情.4、朱快乐,男,1954年8月出生,瓜洲镇建华村党委书记.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自1993年担任建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一直以“百姓快乐我快乐”为信念,发展村级经济、致富百姓、自己掏钱为民办实事.目前,建华村共有35家企业,三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2100元,增长近10倍.目前,在他带领之下,建华村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江苏省文明标兵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扬州市首批小康示范村”、“扬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刘宁,男,1965年7月出生,区运输管理站财务科科长.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客运、稽查、财务等岗位上工作过,是单位的骨干力量.他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老母亲和残疾的哥哥,带他们看病、给他们买药、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尽管家庭负担沉重,他依然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他总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那一个人.6、陈巧萍,女,1957年3月出生,方巷镇裔家村村民.她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与她无任何血缘关系的陈宝翠老人,在当地传为佳话.她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了能让老人有一个卫生的生活环境,她每天都帮老人洗澡;为了让老人在冬天有个温暖的床铺,她每天要同时准备三个热水袋;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吃喝拉撒,无一不是陈巧萍亲力亲为.其丈夫上班被车床扎断两根手指住院,母亲生病,女儿购置嫁妆、生育,她都没有丢下陈宝翠老人.她用无私的爱感动着裔家村的人们,用行动诠释着人生的价值.7、陆建林,男,1966年6月出生,区交通局职工.1997年转业到区交通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水机电等工作.13年来,他六次荣获交通系统“技术能手”、“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多次用技术解决了设备的险情,为单位节约开支80多万元,减少经济损失70多万元;他为老干部、单位职工和周围群众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难题几千次,长期资助两名贫困学生,无偿献血近20次.多年来,他所负责的水机电工作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8、张梅琴,女,1991年2月出生,公道镇河西村村民,现在在南通大学上学.自小由养父带大,养母离家出走,张梅琴和养父二人相依为命,就连上大学也将养父带在身边.养父为一农户建房施工时,不慎从二楼摔下,造成残疾并逐渐成为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无力支付医药费,仅靠低保和社会帮助维持生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没有放弃瘫痪在床的养父.她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她的这种顽强的精神和感恩的美德,为当代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9、周礼萍,女,1963年9月出生,沙头镇小虹桥村村民.2003年10月丈夫遭遇车祸,在被医生告知活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的情况下,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来挽救丈夫的生命.保住性命的丈夫,成了医学专家预言中的植物人,她毫不犹豫地将毫无知觉的丈夫抬回家中,精心呵护.为了这个家庭,她一边上班、种田、做家务,一边精心照料植物人丈夫,用坚强和真爱感动了上帝,唤醒了丈夫,并将女儿抚养成人,走上工作岗位.现在她仍一如既往地照顾着神志已清醒但瘫痪在家的丈夫.10、姜万珍,女,1948年4月出生,公道镇魁星社区卫生室医师.她从2005年起就担任了魁星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不仅是街道和居委会计划生育咨询站的老师,更是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优秀志愿者.她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双方无亲无眷、膝下无子女的潘阿姨、卢伯伯夫妇.当卢伯伯去世后,姜万珍对潘阿姨更是关心有加,经常去看望老人,逢年过节,还送去营养品和慰问金.11、洪万琴,女,1982年9月出生,扬州精密机械公司职工.2007年10月,丈夫丁勇遭遇车祸,瘫痪不能自理,智力遭受重创,不能说话.丈夫大小便失禁,洪万琴任劳任怨地帮助清理.特别是在严冬,深夜里她不知道要起床多少次为丈夫更换衣裤;因怕丈夫饿着,她夜里也要喂好几次饭,没有一个夜晚能睡到好觉.丈夫长时间的躺在床上,她怕丈夫肌肉萎缩,每天坚持不懈地为丈夫推拿按摩.12、殷武勇,男,1982年9月出生,方巷镇联合村村民.2007年元月9日,夜里12点多钟,他的父亲殷广安在一家化工厂上班,不幸掉入100℃的沸水池中,全身皮肤85.7%属二、三度烫伤,医院先后下过四次病危通知单.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殷武勇先后三次忍着剧痛,割头皮为父亲植皮.其父经过14次开刀,花费了100多万元,终于被挽救了生命,于2007年10月16日出院.他三割头皮救父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评为“扬州2007真情感动十大人物”.13、高同才,男,1956年3月出生,泰安镇通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创办扬州通安日模公司,1995年被诊断出胃癌仍奔波于一线,如今的通安公司已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集装箱角件生产企业.他关心职工生活,不断改善职工福利;他出资5万元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镇上修建水泥道路,他先后捐资100多万元;中心幼儿园搬迁、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他不是捐钱就是捐物;敬老院老人吃水难,他自己掏钱为敬老院通上了自来水.他曾被评为“扬州市第四届新人新事”第一名.14、徐巨龙,男,1952年5月出生,杨庙镇花瓶村村民.其子在一场火灾中,全身93%的部位被烧伤,生命垂危.57岁的他不顾自己较弱的体质,忍着剧痛,连续4次“割皮”移植到儿子身上.因为身体机能“透支”严重,第4次为儿子植皮后,老徐刚出手术室便晕死过去了.在他及家人的照顾和鼓励下,其子奇迹般地走出了“鬼门关”,并已出院.15、黄年永,男,1944年10月出生,头桥镇扬州光和制刷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的中日合资企业一直恪守“企业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这一信念,先后带出30多个刷柄加工个体户,安置了2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年来,他在修桥铺路和其他公益事业方面,自掏腰包500多万元.他虽然是村里不拿工资报酬、不占编制、不参与分工的义务村官,但胜似村官.他不仅倾其所有为村里办实事,还引导村干部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解决发展难题.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民政部长”、“交通部长”.16、黄素芬,女,1950年3月出生,沙头镇沙头村村民.作为普通的群众,积极参与村里的一些事务,经常配合村组干部处理各项事务.她热心帮助困难家庭,经常上门慰问低保户、五保户及计生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做家务;她孝老爱亲,是家里的贴心人.17、崔瑾,男,1974年2月出生,区公安分局公道交巡警中队队长.199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交巡警大队瓜洲中队、北洲中队、宁通高速交警一大队、区城管局治安办公室、事故处理股、方巷中队、公道交警中队等单位工作.工作以来,他共处理交通事故3000余起,查结率100%,没有一起因执法不规范、不公正而被群众投诉.多年来,他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达210多件,拒贿100多次.18、程介兵,男,1956年10月出生,邗上街道自由职业者.在邗上街道兰苑小区西大门摆摊修车近10年的他坚持一个原则:只要是残疾人来修车,一律不收钱.为了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他还特意在修车摊旁设立了一个爱心充气点,专门制作了一个铁皮箱,用来存放路人在他这里充气所付的钱.他在铁皮箱上“贴”了一个庄严的承诺:此处充气点所得款项全部捐赠至兰庄社区爱心基金.他还给铁皮箱上了锁,把钥匙送到了兰庄社区,由社区来保管钥匙,自己不从中取用一分钱.19、董广福,男,1962年12月出生,区公安分局邗上派出所副所长.2002年,他从部队副团职岗位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以子女般的孝心,长期照料4名年迈体弱的独居老人;他以慈父般的关怀,帮助2名失足青少年;他以贴心般的真诚,成功巧解矛盾纠纷180余起;他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件诉求,主动办理各类证照60余份,被辖区群众誉为“贴心人”、“及时雨”、“共产党的好干部”.2009年被提拔担任现职.2008年,他被扬州市公安局表彰为“2007年度全市公安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2009年,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潘竹娟,女,1961年5月出生,邗江中学教师.2003年暑期以来,她一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室主任.严寒冬天的早上,她会第一个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夏日炎炎的中午,她会走过一个个宿舍,督促学生午休;晚上她找学生谈心,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几乎每天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父母公婆生病,她医院、学校两头跑,从没有落下一堂课,更没有一堂课是低效率的.2009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