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完整版本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完整版本


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
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
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
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 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
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
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
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
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
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
以减少交叉感染。
24
手足口病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 风;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 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著。常在学校、托幼机 构、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引 起暴发。甲型流感可导致世界性流行,乙型流感常局 部流行,而丙型流感未见变异,常呈散发流行。流感 的流行常沿交通线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 后农村。流感的流行常引起人群,特别是在儿童和老 人的超额死亡率。
16
细菌性痢疾
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 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 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显腹痛、 腹泻症状,大便培养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 现,也为重要传染源。
Pharmaceuticals
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

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
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
Neuraminidase
M1 Protein Viral RNA
Haemagglutinin
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 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
力,易引起暴发流行。
19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
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 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 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20
手足口病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
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此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 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 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21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 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
点,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
7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易感者
传染病
传播途径
若能完全 切断其中 的一个环 节,即可 防止该种 传染病的 发生和流 行
8
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 人作为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出血热、狂犬病
01/99
About the influenza illness 1
27
流感
传染源: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潜伏期末即
有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其中重症病例因其
排毒量大、时间长、传染性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
大。而轻症病人虽然排毒量小、时间短,但其活动范
围大,人们不加防范,其传染源作用亦不容忽视。隐
10
肠道传染病
11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 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
要临床特征 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可有全
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目前发病率仍较高,在急性传染病中占第1位
或第2位,以中毒性菌痢危害性最大
12
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31
流感
患流感后主要表现:
潜伏期1~3日。发病突然、高烧、畏寒、头痛、乏力、咽痛、 肌肉酸痛、干咳等。
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拉肚子等。 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恢复,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
痢疾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外环境,通过 生活接触、食物、水、苍蝇和手经口感染
脏手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13
细菌性痢疾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时间短 各菌群、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 重复感染和多次发病较为常见
14
细菌性痢疾
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数为1~2d。临床上常分为急性和 慢性二型。
15
细菌性痢疾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
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量少,故失水不多见。开始为稀便,可迅 速出现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一般1周左右逐渐 恢复,少数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 (2)轻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表现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不 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腹痛不显著,里急后重也不 明显,病程3~7d,亦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高热体温达40℃ 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 生循环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发病后 24h后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传染病带来的死亡和创伤,远远地超过战争的总 和。
十四世纪,欧洲发生鼠疫,两千万人死亡,占总人口的 四分之一。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大流行,1.5亿人口死亡 1918年流感大流行,2500万人死亡。
3
传染病的历史
由于对病原体的认识、抗生素的使用和疫苗的应用, 我们在与传染病的较量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23
手足口病
预防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个人预防措施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 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 病儿童;

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 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 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 常通风,勤晒衣被;
9
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播途径
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介水传播:粪口途径 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 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母婴传播 介土壤传播 医源性感染
(3)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因进食生冷食物、
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
脓血便,但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多不明显。
17
细菌性痢疾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容易被苍蝇叮咬 的食物
吃瓜果应洗净、削皮。 粘液便或脓血便,应尽快就诊,以便及时诊断,
尽力治疗。 夏秋季儿童不明原因的急骤高热,并伴抽痉或
昏迷者, 应注意确定是否为中毒性菌痢,应及 时请医生检查,以明确诊断。
18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 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 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 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 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 亡。
⑦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
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 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25
呼吸道传染病
26
流感
The flu virus
M2 protein
e Flu-Site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
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力的人群,虽无临床症状,
但能短期排毒,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可能较大。学龄
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并且易于将病毒从学
校带入家中,造成流感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常认为学
龄儿童是使流行扩大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
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
28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 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流感病毒,经说话、 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传染性可 保持30min。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等 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
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虽在
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
在一周内消退。
22
手足口病
合并症 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
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 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 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 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 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 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