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制
材料六、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 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 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 “人民宪章”起草: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 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议员 支薪以使工人进入议会,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 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 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1866年,有20万人参加了在海德公园举行的示威大 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实行了义务 教育,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议会中的两党为 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
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 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4、电影《女王》中伊丽莎白二世曾说,如果有一天人民对她 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 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 ,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 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1)你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政体的因素是什么?你又怎样 看待英国王室的前景? (2)结合所学政治知识,当今世界各国除英国外,还有哪些 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 什么思想?对国王权力有哪些限制?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 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利?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晚期英国议 会制度确立的原因。
原因: ①传承了中世纪的议会传统; ②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 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 束君主专制; ③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④ 启蒙思想批驳了神学和封建细想体系 ,为议会制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光荣革命”后“旧选举制度的荒唐”?
土地贵族把持议会,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资 格限制严苛,选举手段腐败。
材料五、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
时间 改革的内容 存在的局限 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 1832年 败选区”;重新确定下院席位,对 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 分配;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在平等选举、 财产资格限定 等方面带有保 守色彩。 农业工人和 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67年 矿工被排除在 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外。 再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 1884— 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男子 妇女没有普选 1885年 普选权基本实现。确立按人口分配 权。 议席的原则。
3、指出宪章运动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宪章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4、如何认识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意义。
意义: ①19世纪英国议会度改革加强了工业资 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适应了工业 文明的发展; ②提高了公民的政治权利,英国议会制 更趋民主化; ③为其他国家的民主化提供了借鉴;
1840年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 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行政权)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内
负 责
阁
多 数 组 阁 组成议会
君主
任 命
下院
选 举
上院
(大贵族)
(权力中心 立法权)
选
民
司 法 独 立
(司法权)
英国议会制在被他国引进输入改造利用
巩固训练
1.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 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 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2. 西方学者在对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评论时 说:“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A.使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最终结束了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内容。 内容:①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 消;②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 ③议席逐渐从按地区分配代表向比例代表制过 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改革 的主要原因。
原因:① “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长期操纵 着议会议员的选举;②工业革命进行,人口向 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③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 权的斗争日益高涨;④经济繁荣并实现了义务 教育,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了数次改革。特别是英
国工业革命之后的1832年、1867年和1884年 的三次议会改革尤为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四 “光荣革命”以来的近150年中,英国议会 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法律规定, 议员必须拥有大量的地产。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 袭下来的选举制,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没 有改变。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 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 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 代表。工业革命引起的人口流动,阶级结构变动等因 素已经使旧选举制度显得十分荒唐。选举权的财产资 格限制极为严苛,英国选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极低, 在选举权利限制方面花样百出。
根据材料概括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在英国革命期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思
想领域也有反映,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
提出了人民主权论的约翰· 米尔顿,提出了国家起
源“契约说”的托马斯· 霍布斯,主张三权分立的
约翰· 洛克等,他们论证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政 治思想。 ——王斯德《工业 文明的兴盛》
(注:20世纪初,非贵族议员在下院首次超过半数; 1918年《人民代表法》颁布使得一部分妇女取得普选权; 1928年年满21岁的女子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男女均获 选举权,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内容。 内容:①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 消;②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 ③议席逐渐从按地区分配代表向比例代表制过 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改 革的主要原因。
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 英国议会制变革表现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内阁制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制的不断 完善;英国议会制的变革实际上是国家权 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 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随 着英国的崛起,这一民主制度散布至世界 各地,成为十九世纪英国对世界的一个贡 献。
支持改革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 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256个议席是 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只要控制这11075个选 民,就能控制英国议会,而这对于贵族来说,是 易如反掌的事!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政 府靠封官晋爵、行贿放账收买议员,进而控制议 会多数。 选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议会制起源:13—14世纪,早期议会是封建性质的议 会,对王权有一定的限制。 议会制确立:17世纪,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 业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 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议会 制确立。
议会制完善:18—19世纪,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 和广大人民) 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 逐渐形成,议会制日益发展 议会改 革 议会制日益完善,不断向民主 化方向迈进。
启示
1、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现代议会制开始确立,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强大的 动力,推动议会制不断完善成熟。 (社会生产力的 进步是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根本动力。) 2、渐进、稳健的改革使议会制不断朝着民主 化方向迈进,使英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有力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不是统治者 的恩赐,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懈斗争的结果。
转 型 时 期 英 国 议 会 制 的 变 革
一、议会制起源: 1、早在13世纪中期,英国就已经出现了议会, 后来逐渐演变成上下两院,上院(贵族院)由(贵 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院(平民院)由(乡绅 和市民代表)组成,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 税和特别税的)的权力,因此(政府征税需经议 会授权)成为传统。 二、议会制确立: 1、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 (圈地运动 ),资本主义兴起发展起来,出现了 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 的(新贵族),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很多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议会特别是下议院。
拓展探究
英国早期议会会场
英国现代议会大厦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英格兰尚未成为国家时,此地区已 经有部落会议的组织──“贤人会议”的传统;十 一世纪时贤人会议扩大为大会议; 1215年伦敦25 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主要是重 议会制起源,议会对王权有一定限制,是封 建性质的议会。 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 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大会议成为限制王权 的主要机构;随着大会议政治性能的扩充以及贵族 实力的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称大会议为“议会” ,1258年,享利三世被迫接受《牛津条约》,承认 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十四世 纪始有上下两院之分,即贵族院和平民院,但仍是 封建性的议会。 ――选编自阎照祥《英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