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六:生物景观开发案例分析(精)

课件六:生物景观开发案例分析(精)


高科技化
案例
滨海湾花园
案例
高科技化
滨海南花园的特色景点包括花穹和云雾林冷室、金园、 银园和巨树丛林内的18 棵擎天大树、文化遗产花园、 植物世界、蜻蜓湖和翠鸟湖等。滨海南花园内其他值 得一看的景观包括花穹内经常更替的花卉、巨树丛林 内特别编排的声光表演和一系列的媒体解说和故事讲 述,让您亲身体验栩栩如生的植物故事。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根据《自然公园法》,日本的自然公园可分为以下三级:
国立公园:其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代表性。根 据《自然公园法》,由“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由地理、环境、 历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提出意见,最后由环境厅长官指定。
国定公园:其自然景观优美,但风景质量水平比国立公园略差一点。 根据《自然公园法》,首先由都、道、府、县提出书面申请,再由 “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审查,最后由环境厅长官指定。
• ②用仓川区:以园内主要溪流—用仓川为主题的水景区域,面积 15HM2。
• ③森林体验区:根据自然条件,将园内坡度较小(≤15度)、植物种 类丰富但密度适中且无有害植物的区域,划为游人体验区。该区面 积18HM2。
• ④保全绿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及周边影响因素,划出能发挥生态环 境保护作用的区域。
• ⑤用仓新池区:以园内湖泊—用仓新池为主题的水景区域,面积 27HM2。
•生态旅游的教育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
生态旅游特征
•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参与旅游发展而带来的利益的分配
生态旅游特征
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参与旅游发展而带来的利益的分配
高科技化
案例
高科技化
案例
高科技化
案例
高科技化
案例
森林公园
1994年颁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对森林公园定 义为:森林公园是指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 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 “ National Park”, 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 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他在旅行的 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 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 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 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 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最初渊源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长期生 活在大都市喧哗吵闹环境里的人们,发现投入到大自然的 怀抱去追求一种静谧、安逸,可以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憩。 后来,这种旅游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旅 游时尚。
生态旅游
一是回归大自然,到自 然生态环境中去观赏、 旅行、增进健康,陶冶 情操。
(二) 科普教育型产品 森林公园担负着自然知识、生态教育的功能。可以通 过夏令营的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到森林公园中了界自 然,对野生动植物有感性认识。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公园
营造物公园
国家的公园营造物公园
地方团体的营造物公园
国立公园
国营公园 国民公园 都市公园 其它公园
生态旅游特征
(二)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 一是为提高居民旅游意识和环境观念而进行的教育。 第二个方面是为增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生存能力 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
生态旅游特征
(三) 参与旅游景 区发展决策
生态旅游特征
(三) 参与旅游景区发展决策
生态旅游特征
(三) 参与旅游景区 发展决策
生态旅游特征
二是不破坏自然环境, 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促进 作用,旅游应当在保护 生态环境方面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特征
•活动范围的自然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特征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 日本自然公园内在儿童游乐区设计上,一般设置一些有 益于提高儿童体力、思维、毅力,增强协作、团结精神 ,且不需大运动量的参与性娱乐项目,设施材料一般选 用木材。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广岛中央 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 盟(IUCN)特别顾问墨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 克瑞在文献中首先使用了 “生态旅游”一词,并在 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 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得到 确认。
黄石公园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生物物种本土化原则 •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生物的种类、群落、生态系统的特征是生物对自 然长期适应、环境对生物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 在生物景观旅游的开发中一定要注意,物种本土 化的原则,尽量利用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本 土物种,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生物物种本土化原则
加拿大一枝黄花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开发形式多样化原则 • 生物景观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
其开发也应该体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 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总体效益,提高旅游吸引力。 • 以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为基础适宜开发的形式非常之多,如 生态旅游、观赏旅游、科教旅游、科普旅游、健身旅游等 等,而且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旅游项目也会不 断出现。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
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 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 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和大巴23台。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 日本的自然公园强调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公 园的保健、休养以及科普教育功能。在日本的《自然公 园法》中,提到了在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合理利用,从日 本自然公园利用设施11项37种的详尽规定以及需严格审 批的园内限制行为看,其有关设计或规定十分细致,具 有环境影响潜在因素的预见性和防范性。
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其自然景观美丽,具有地域代表性。 根据《自然公园法》及都、道、府、县有关条例,在听取都、道、 府、县“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意见的基础上,分别由都、道、府、 县知事指定。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广岛中央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 ①公园管理区:根据自然条件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区域,主要供 公园日常管理办公使用。
森林公园
美国是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1872年,美国划定了世 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后又逐渐发展 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国家纪念地、国家游 憩区等22种类型、669个自然保护区、388个公园在内的国 家公园旅游对象体系,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0%。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由国家林业局 批准设立。1982年,我国 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 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 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067处, 总经营面积1569万公顷。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 经营面积1125万公顷,省 级森林公园955处。
自然公园
国定公园
都、道、府、县立 公园
森林公园——日本经验
1957年,日本制定并开始执行《自然公园法》。在该 法总则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了制定该法的目的:为 了保护自然的风景地,充分利用自然风景资源,为国 民提供一个保健、休养以及科普教育的优美场所。
《自然公园法》的主要内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 适当开发、合理利用;针对被指定成为国立、国定和 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风景地,作出制定公园 计划和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并明确公园内利用设施 的有关要求和居民、游人的相应行为限制。
森林公园
山岳型森林公园
湖南张家界
森林公园
江湖型森林公园
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
火山型森林公园
黑龙江火山口
森林公园
草原型森林公园
河北木兰围场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产品开发
(一) 休闲运动型产品 休闲旅游产品包括野炊、野营、烧烤、草坪露天歌舞 晚会、篝火晚会等。运动型旅游产品有垂钓、划船、 漂流、滑雪、滑草、攀岩等。
生物景观旅游开发原则
•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 随着经济和旅游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接待
压力越来越重、旅游开发强度越来越大。这与景 观优美的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生态特征——脆弱性 相矛盾,若利用和开发不当必然会导致对自然保 护区的破坏。因此,自然保护区旅游功能发挥的 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应开发与保护并重。
上海都市菜园
案例
案例
北京: “魅力麦田”活动
案例
案例
北京: “魅力麦田”
案例
北京: “魅力麦田”
高科技化
案例
案例
高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滨海湾花园
这座花园占地面积达101公顷, 囊括逾25万棵珍稀植物。 它离市区很近,约步行五分钟即可抵达。新加坡政府 希望通过此计划将所在岛屿打造为绿草茵茵、树木葱 茏、花卉争艳的“花园中的城市”。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10个类型: A山岳型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山东泰山,安徽黄山), B江湖型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河南南湾国家森林公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