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具有泌尿 系统感染的高风险
≤1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进行 尿常规检查(2D)
因为发生率高,平均危险性增加2.2倍
女婴比男婴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高3.8倍
Hoberman A, 1993,系统感染 的检查方法选择
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发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 险
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1D) 1-3月龄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2D) 3月龄-3岁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2D)
新生儿 1-3月 3月-3岁
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率(%) 0.8~2.4 0.9~1.6 0.2~2.7
总发生率(%) 0.6 1.8 0.8
44%(95%CI:35-54)
特异度
75%(95%CI:73-76) 84%(95%CI:83-85)
95%(95%CI:93-96)
急性发热儿童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指征 和时间
虽然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查较CRP和WBC诊断严重细菌 感染价值更大,但不推荐作为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常规筛查 (2C)
推荐意见 常规 必要时
不常规做
原因: 新生儿感染局限能力差,菌血症病死率、致残率高,
利弊关系强 小婴儿与新生儿在生长发育既有延续也有一定差别,
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后果亦严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 3月龄-3岁儿童生理成熟度明显较新生儿和小婴儿好,
加之抽血为有创性检查
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颅内感染高风险
发热定义:
健康人体温在生理情况下,随昼夜、环境温度、性别、年龄、 情绪、进食等影响有所波动;
不同个体的基础体温有差异; 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在同一个体同一部位测量结果不同,使用同
一测量工具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测量结果也不同。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定义发热。 为临床实际方便,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发热。
儿童发热的非药物治疗与补液
儿童发热处置建议(第二版) 台湾儿科医学会
发热与其他急性病症常伴随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分泌增加的现象,给予过多水分可能有导致严 重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之虞。
进食不良、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反复发热与退热而导致大量 流汗等情形引起脱水时,会使病人排汗与散热能力降低,可能 影响退热药的退热效果,也可能因为严重脱水导致体温过高, 此时应注意适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取CRP 20mg/L为临界值
敏感度
特异度
12 h前 48.0% (95%CI:30.3– 66.5) 93.2% (95%CI:85.1–97.1)
12 h后 100.0% (95%CI:56.6–100.0) 96.2% (95%CI:87.2–99.0)
Bressan S, 2010, 29(3): 227-232
Uslu 2011,57(6):418-423. S,
体温测量:
儿童 电子体温计测腋温比玻璃水银体温计测肛温低约0.2℃(1C) 电子体温计测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肛温低约0.5℃(2D)
体温测量: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1B) 玻璃体温计缺点: (1)玻璃碎片损伤 (2)汞暴露
• 对于3月龄至3岁的一般状况良好的急性发热儿童,如果已经接种 过肺炎疫苗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几率就很低了 • PVC接种前隐匿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汇总发生率1.9%,
PVC接种后隐匿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汇总发生率0.4% 。
Waddle E, 2009, 94(2): 144-147;Hernandez‐Bou S, 2015, 104(2): e76-e81;Wilkinson M, 2009, 16(3): 220-225; Mintegi S, 2009, 16(4): 199-205;Benito-Fernández J, 2007, 26(8): 667-67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 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年(以问题形 式)
指南特点 人群:0-5岁儿童
适用范围:指发热时间在7天内(急性发热) 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仍不明确病因的
一类的发热,多见门诊初次就诊儿童(病因不明发热)
目的:对于这类患儿,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 29%(95%CI:25-34)
特异度 89%(95%CI:87-90) 95%(95%CI:94-96)
急性发热儿童疫苗接种与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风 险 一般状况良好的急性发热儿童,接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 其隐匿性菌血症(肺炎球菌)的发生率比未接种过PVC的儿童发生 率低(1A)。
无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和体征(鼻翼 煽动、三凹征、肺部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局部呼吸音降 低) X线胸片阳性率2.7%,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体征者 20.6%。
Patterson R J, 1990, 155(4): 833-835;Cao AM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2
Bleeker S E,2001, 90(11): 1226-1231;Goh P L, 2006, 47(4): 276-280
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与 严重疾病相关性
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的反应好与不 好,不能用于预测是否存在严重细菌感染 的发生风险(1D)
研究中影响因素多,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3月龄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血常规、 CRP或PCT)阳性推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新生儿 状态好
细菌性脑膜炎汇总发生 3.9
0.6
率(%)
1-3月 状态不好或实验 室阳性
16.1
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
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 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急性发热儿童(1D)
2 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点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发热的临床过程、特点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增强免疫 反应
有益1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不利2
增加 不适症状
1. The Commission for Thermal Physi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UPS Thermal Commission). Glossary of terms for thermal physiology: third edition [J]. JPN J Physiol, 2001,51(2):245-280.
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和尿试纸筛查诊断泌 尿系统感染均好(1B)
<3月龄病因不明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测 (WBC>10/HP或细菌数>1个/HP)
Glissmeyer E W, 2014, 133(5): e1121-e1127
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的指 征和时间
新生儿 一般情况良好的急性发热推荐发热12 h之后进行CRP检查诊 断严重细菌感染(1D)
Luaces-Cubells C, 2012, 31(6): 645-647
急性发热儿童PCT值的高低对诊断严重细菌感 染的临床意义
小于3岁急性发热儿童 PCT>临界值1ng/m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PCT>临界值2ng/m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1B)
ng/ml
敏感度
1 69%(95%CI:61-77)
体温测量:
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
推荐测量工具:电子体温计 推荐测量部位:腋温(比较准确)
水银体温计 肛温(金标准)
Yalçın SS, 2010,56(1):53-59; Schreiber S,2013, 29(2): 197-199.
体温测量:
新生儿 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2C) 平均差异0.08℃
Mazur LJ, 1994, 12(4):403–406
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查的指征或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推荐发热12 h之后进行白细胞计 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查(1D)。
外周血WBC≥临界值15X109/L或<临界值5X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临界值10X109/L;
2. Launey Y, Nesseler N, Mallédant Y, et al. Clinical review: fever in septic ICU patients--friend or foe [J]? Crit Care, 2011,15(3): 222-228.
儿童发热的非药物治疗与补液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 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解读及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2017年3月
内容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 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解读
2
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 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解读
指南特点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2008年版(描述性)
体温测量:
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肛温的差 异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1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Zhen C, 2014, 53(12):1158–1165
发热持续时间与严重疾病相关性
<3岁的儿童中,发热时间≥2天,泌尿系统感染 的风险较高(1C)。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加2. 3倍
因为: 1)PCT较CRP和WBC检测费用高 2)CRP和WBC作为常规筛查已能查出部分严重细菌感染患儿 3)除非医生在早期高度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否则不作为早期的常规 筛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