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的逻辑
(1)有病与无病 (2)器质与功能 (3)一元与多元 (4)常见病与少见病 (5)原发病与继发病
(4)常见病与少见病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 能性原理” “小概率事件大数量必 然性原理”
4 、诊断思维与形式逻辑规律
(1)形式逻辑规律 同一律——A是A(如果A,那么A)。 不矛盾律——A不是非A。 排中律——或A,或非A。 充足理由律——A真、因为B真,且B 可推出A。 (2)形式逻辑对诊断思维的要求
(3)概然性
临床资料的不完备性
病程的个体特异性 诊断逻辑方法的不确定性 治疗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
(4)选择性
诊断思维方向上的选择性
思维简化原则中的选择性
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 (1)形象性 (2)系统性 (3)整体性 (4)动态性 (5)模糊性
3、临床诊断思维原则
诊断——通常指医生对患者所患疾 病所作出的结论或认定。
“三个阶段两次飞跃”
抽象(abstraction)—分离、排除、 抽出。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2、意义
使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现 出来, 使问题的处理大大简化而又不发生大的偏差。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而为一, 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1) 鉴别真假 (2) 区分主次 (3)识别基础和派生属性
(2)爱因斯坦的概念方法论
恩斯特· 马赫(Ernst Mach)
意义
实现了科学发现的工具变革 (推理 概念) 确立了概念作为科学发现工具的方 法论地位
内容
科学发现是概念的运动 科学认识的发展是在形成新概 念和发展旧概念中形成的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 科学革命就是科学基础概念 的 变革
为了科学,必须反反复 复地批判这些基础概念。 ——爱因斯坦
追光实验 —— 光速不变原理
升降机实验——等效原理
二、临床思维
——诊断过程中对就医者所患 疾病作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诊断 思维) 1、临床思维基本思想的历史演变
(1)局部定位思想——以局部组织 结构的定位性为基础来判断病变在 解剖学上的特异性(肺结核)
形成
十七世纪
西登纳姆
实体
诊断思维要有确定性
确定的诊断要有充足理由
5、诊断与辩证思维
业务知识33%
思维方法36%
工作责任心16%
病史采集 15%
误诊因素组成示意图
误诊思维方法主要表现
主观臆断: 只重现象: 缺乏全面具体分析: 迷信仪器: 只重局部: 思路狭窄: 只重常见病: 忽视非典型性: 缺乏发展眼光: 只抓主要症状: 其它: 20。2% 17。4% 12% 9。8% 7。8% 7。7% 6。1% 4。1% 3。1% 3。1% 8。7%
十八世纪 莫干尼 (病灶) 器官病理学
十九世纪 微耳和 细胞病理学
合理性 认识往往是从局部开始的 局部病变常常是决定整个病程的 主要方面
局限性
忽视了机体的统一整体性 不能充分地把握疾病过程 难以全面认识疾病的内容和本质
(2)特异性病因观念
——把疾病的发生归结为病因学动因 (特异性致病因素——疾病)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 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 者的比较中得出。 ——爱因斯坦
1)客观基础——客观事物存在的 差异性和同一性。 2) 作用
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揭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和变化 追溯渊源,确定顺序(历史比较法) 判断理论与事实是否一致
3)规则
注意可比性—应该在同一条件下
3、科学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对象的共同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
(病原体 ) 外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细菌、支原体、病毒----)
(1)逻辑特征
可确定性—确定的涵义、应用范
围、逻辑关系和地位 可检验性—能导出可由实验直接或 间接检验的命题 可变动性—内涵和外延随科学实践 的变化而变化
对象一致 环境条件一致 指标一致
抓住本质属性
(2)类比
绵羊瘙痒病:a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b 动作失调、不发烧 c 脑组织退化为海绵状 d 群体发病,离群后仍会发病 e 发病后3—6个月内死去 f 有传染性,病原体类似病毒 库鲁病: a b c d e (绵羊瘙痒病)
形成 —菌源说 (巴斯德)
合理性—
病原微生物常常是发病的一个必要条件。
病原微生物对病程特点、范围和程 度有显著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局限性
忽视机体自身的作用,把机体 看成完全是被动的。 不能解释疾病发生和表现的多 样性。
(3)趋势
局部定位
特异病因
合认识疾病
整体把握疾病
致病因素与机体因素结
第三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 ——科学思维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 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 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至理名言
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 重要。 ——歌德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 展思维的能力。
——劳厄
一、科学抽象
1、科学抽象及其一般进程
(1)界定—思维中透过现象抽取事物本 质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F=ma E=mc2 (2)进程
(1)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2)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3)一般与特殊相统一 (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5)形象与抽象相统一
“医者意也”
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 贵乎 临机应变。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逻辑思维方法
1、比较与类比
(1)比较——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逻辑方法。
“揆度奇恒” “知常达变法”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三要求
早期诊断 个体化诊断 综合性诊断
2、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
(1)相对性 临床资料的相对性 实验室资料的相对性 主体经验的相对性
世有愚者,读方三 年,便谓天下无病可 治;及治病三年,乃 知天下无方可用。
——孙思邈
(2)个体性 疾病表现的个体性 诊断的个体性 治疗的个体性
4、理想化方法
(1)思想模型和理想模型
思想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把原型纯化为 一种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 (原子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理想模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种 极限特征的思想客体。 (理想刚体、流体、气体,理想溶液,)
(2)理想实验
—在头脑中进行的假想 的实验 特点——假想性 类型 功能——发现、反驳 滚球实验——惯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