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有企业500强

中国国有企业500强

中国国有企业500强中国网成都9月3日讯 2011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十年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七年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以上三个企业500强榜单包括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78家大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服务业企业500强分别有279家和143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我国大企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

大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既为国家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也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冷静客观地看待我国大企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看,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低于民营企业,但在数量与规模上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大企业的区域分布依然不合理,中西部地区的大企业发展依然乏力。

从国际对比角度看,中国企业500强与跨国企业存在的巨大差距,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我国大企业在跨国经营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跨国经营业务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世界企业500强、美国企业500强相比,我国大企业的行业分布明显不合理;我国大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偏低,企业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及控股企业仍然保持绝对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效益与效率更优在历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3,民营企业占1/3;这种格局近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旧保持主导地位。

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16家,占总数的63.2%,比上年减少了13家;实现营业收入30.0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2.83%,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84.69%;资产总额为97.74万亿,较上年增长了18.18%,占500强资产总额的90.35%;实现利润总额为1.7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52,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83.72%。

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共有184家,占总数的36.8%,比上年增加了13家;实现营业收入6.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3.17%,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5.31%;资产总额为1.04万亿,较上年增长了27.80%,占500强资产总额的9.65%;实现利润总额为3775.4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7.57%,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16.28%。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2010年,316家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67%、1.75%,低于184家民营企业的6.05%和3.63%,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不足民营企业的一半。

从资本运作效率看,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0.31次/年,显著低于民营企业的0.6次/年。

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29.06万元/人,显著低于民营企业的158.57万元/人。

国有企业的人均利润7.32万元/人,显著低于民营企业的9.60万元/人。

(二)中国大企业区域分布不合理10年来,我国大企业发展一直存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特征是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大企业发展缓慢,数量少,尤其民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能力弱。

从2002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第一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以来,东部地区的大企业数量都占70%以上;这种格局近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

2011中国企业500强延续了这一格局,东部地区有365家企业上榜,占73%,比上年增加了11家;中部地区有56家企业上榜,占11.2%,比上年减少了3家;西部地区有55家企业上榜,占11%,比上年减少了3家。

与上年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比例均有所下降。

而西藏、宁夏均没有企业入围2011中国企业500强。

2011中国制造业500强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河北、广东、天津、福建共入围368家,占73.6%。

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共入围304家,占60.8%,而贵州和西藏从未有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三)中国大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尚有待拓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与其他国家的大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业务尚有待进一步拓展,跨国经营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申报了跨国经营数据的272家大企业的跨国经营指数为8.1%左右,而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跨国公司100强的平均跨国化指数为64.7%,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跨国公司100强的平均跨国化指数为52.1%,都远高于我国大企业的跨国化指数。

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海外收入看,272家填报海外营业收入指标数据的企业在2010年共实现海外营业收入3.46万亿元,比上年的2.50万亿元增长了38.4%;占27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4.13%,比上年的12.40%提高了1.73个百分点。

海外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有11家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0%的企业有11家;介于30%-50%之间的有14家企业;低于30%的有247家企业。

一般认为海外收入超过30%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一个标志,2011中国500强企业中海外收入比例高于30%的企业只有25家,而且多数以贸易或中间产品为主的企业,这说明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明显不足,最终实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93家企业申报了海外资产数据;海外资产总额为4.2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但海外资产仍然仅占193家企业资产总额的7.55%。

2011中国企业500强共有196家企业填报了海外职工人数;海外员工总数为34.74万人,较上年增长了38.6%,但海外员工仅占职工总数的2.61%。

(四)中国大企业行业分布不合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钢铁、建材、煤炭、石油、机械、电子等重化工业市场的高速扩张和重化工企业的高速发展。

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55家钢铁企业上榜,虽然比上年减少了3家,但仍然是中国企业500强中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钢铁企业已经连续10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占据最多的位置。

建筑业企业的上榜数量为42家,连续10年居第二位,并且10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企业数量分布前10行业看,具有较强资源垄断和规模经济特征的冶金、建筑与煤炭类企业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具有明显数量优势;而商业及储蓄银行、公用事业与商业服务类企业则分别在2011世界企业500强、2011美国企业500强中具有数量优势。

从营业收入角度看,中国企业500强前10行业中有一半属于自然垄断、资源垄断开采与利用性行业;2011世界企业500强前10行业中,除公用设施行业之外,其他都属于竞争性行业;2011美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前10行业中,都是竞争性行业。

2011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排行榜前10位基本上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业;在世界企业500强中金融类企业与能源类企业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在2011美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排行榜前10大行业中,不少行业都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如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行业。

(五)中国大企业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大企业往往决定着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全世界研发投入的80%、技术创新的70%、技术转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主导完成的。

但从2011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看,我国入围的58家企业分布在23个行业,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更多体现为资源垄断、规模经济和低成本;另有23个行业中国没有企业入围,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为对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全球品牌、核心技术、全球供应链、长周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等。

在竞争性行业方面的不足,体现了我国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是我国大企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最大挑战。

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很高,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我国的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

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国内完成。

目前的一些大企业,基本上是依靠“国外技术”加上“中国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来做大的,但却并没有做强。

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研发强度在5%以上的仅占全部422家企业的0.28%,研发强度在3%以上的也仅占17.77%。

绝大多数中国500强企业的增长,并不是靠技术进步推动的。

我国大企业仍然需要继续在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研制方面加大投入,尽快通过技术进步来做大做强。

2011中国企业500强3日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1.969万亿元的营业收入继续领跑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1.721万亿元跃居次席,国家电网公司以1.529万亿元居第三位。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协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3日上午在成都市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0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

在换榜方面,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有60家企业换榜,其中26家因为500强门槛提高而未能入围,12家企业被兼并重组。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介绍,2011中国企业500强去除了一些政企合一单位的申报资格,原因在于这些部门还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如有15家地方铁路局因为不符合申报条件出局,但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采用股份公司制度成立的铁路公司仍然上榜。

对比数据显示,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由去年的110.8亿元提高至141.99亿元,增长了28.1%。

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6.3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1.6%;资产总额达到108.1万亿元,增长了18.4%;总利润2.08万亿元,增长了38.67%;纳税总额达到2.73万亿元,增长了28.77%,占2010年全国税收总额的37.3%,所占份额较上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

此外,2011中国企业500强海外营业收入总额增长率达到53.55%,海外资产总额增长率达到38.9%,海外员工总数增加了35.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