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感1美感的意义2一般感觉与审美感觉3审美经验分析4
美感1美感的意义2一般感觉与审美感觉3审美经验分析4
4)审美陶醉
审美经验作为陶醉是在有无之间、真假之
间的特别体验,具有亢奋和宁静双重情态。审 美陶醉同时实现世界和人的美化。
4.3 快乐
1)快乐的一般意义
2)快乐的情态与意向 3)审美快乐
1)快乐的一般意义
生理学意义
心理学意义 存在论意义
2)快乐的情态与意向
快乐的情态:表现为人的身体、心理和语言 等方面。 快乐的意向:人与人或人与物的聚集中产生。
4.2 陶醉
1)陶醉的现象和本性
2)陶醉的情态与意向 3)中西陶醉观
4)审美陶醉
1)陶醉的现象和本性
现象:日常的酒醉,表现为兴奋和麻醉
陶醉的一般本性:生命与死亡的临界点 清醒与梦幻的临界点
2)陶醉的情态与意向
陶醉的情态:身体的亢奋与宁静
陶醉的意向:在陶醉中人与万物建立联系,分为入迷和 出窍两种
2)爱的结构与关系
a. 结构:主爱与被爱
主爱:爱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积极、主动
被爱:爱的关系中占次要地位的,消极、被动
主爱和被爱的区分是相对的, 一个人可能既是主爱,又是被 爱。
“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事一 旦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说不说也没有什 么分别。有些事情是会变的。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 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 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如果能 重新开始该多好!”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4)爱的类型
a. 亲情
自然血亲之爱 有狭隘化和普遍化两种可能性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 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矣。” ——《论语 子路篇》
2)爱的结构与关系
b.爱的组合关系
主爱高于被爱 被爱高于主爱 主爱与被爱的平等关系
3)爱的情态与意向
爱的情态:欢乐和痛苦
爱的意向:即爱的指向和朝向,无根据地去爱、去给 予。它不是爱的意志,而是爱的能力,即爱 自身给予的能力,它是爱自身的可能性。 爱作为意向性行为是创造和构造。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无限之爱
5)爱美本身
a. 爱美是人的人性的根本显现
b. 爱美的结构 爱:给予 美:游戏,游戏者的相互给予 c. 爱美是爱自身的不断生成
一方面是人对于美的给予,另一方面是美对于人的给
予。
4.1 爱
审美经验就其本性而言就是爱美的经验 1)爱的一般本性 2)爱的结构与关系 3)爱的情态与意向 4)爱的类型 5)爱美本身
3)中西陶醉观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湖寄馀生。
a. 中国的陶醉观:忘却现实、逃往自然,是身体 所具有的生命力的麻木。
b. 西方的陶醉观
尼采:陶醉是提高的力量感和丰富感,是生命 力的提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b. 友情
区别于狐朋狗友、江湖义气
友情是独立的个体之间的自由关系,在相
互给予中促进个体精神的丰富发展。
管鲍之交
俞伯牙摔琴祭知音
c. 爱情
爱情一方面建立在人的自然性基础上,另一方
面是人的精神的升华。
d. 博爱 广博之爱,是对于人类、自然、精神的爱, 也即是对一切存在者的爱。 爱无限
3.1 中断与注意
3.2 结构与要素 3.3 基本关系
4 审美经验的典型形态
4.1 爱
审美经验就其本性而言就是爱美的经验 1)爱的一般本性 2)爱的结构与关系 3)爱的情态与意向 4)爱的类型 5)爱美本身
1)爱的一般本性 爱的一般本性是给予和奉献,它区别于一 般意义上的喜欢。 给予不是给予某物,而是给予爱自身,将的平淡或痛苦中
生出快乐。 审美快乐本身:一种纯粹的快乐,是与美 的聚集。
第三章
美感
1. 美感的意义
2. 一般感觉与审美感觉 3. 审美经验分析 4. 审美经验的典型形态
1. 美感的意义
1.1 美感的语义
1.2 美感与美的关系 1.3 作为感觉的美感
2. 一般感觉与审美感觉
2.1 日常感觉
2.2 认识的感觉和道德的感觉 2.3 审美的感觉
3. 审美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