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级《冶金原理》试题B 卷答案
一 解释下列名词(共10分,每题5分)
①理想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有组元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称为理想溶液。
②二元碱度:渣中的碱性氧化物CaO 含量与酸性氧化物SiO 2含量之比为炉渣的二元碱度。
二 简答题(共35分)
①(6分)写出脱氧化脱磷反应的分子反应式及离子反应式,分析有利于脱磷反应进行的热力学条件。
][5)4()(4)(5][252Fe O P CaO CaO FeO P +⋅=++
][5)(2)(8)(5][23422Fe PO O Fe P +=++--+
有利条件:中温,高碱度,高氧化亚铁。
②(6分)什么是金属热还原常用的金属热还原方法有哪些写出反应通式。
利用和氧亲和力强的金属去还原和氧亲和力弱的金属的氧化物,制取不含碳的纯金属或合金的方法,称为金属热还原。
常用的金属热还原法有:硅热法、铝热法。
反应通式为: M y x O Al Al O M y y x +=+3231311 222SiO M y
x Si O M y y x +=+
③(6分)写出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说明其中每个符号的意义,讨论活化能的大小对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关系。
温度对于扩散系数影响的关系式就是阿累尼乌斯关系式,即:
) RT E D
e A D -⋅=
式中:D 扩散系数; D
E 扩散活化能;A 频率因子;T 温度;R 理想气体常数。
当频率因子一定的条件下,D E 愈大,则D 愈小,反之D E 愈小,则D 愈大。
由于: RT E A D D -=ln ln 所以:2ln RT
E dT D d D
= D E 越大,
dT D d ln 值越大,当温度升高时,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多;D E 越小,dT
D d ln 值越小,当温度升高时,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少。
④(7分)H 2还原FeO 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限制性环节一般是什么
包括五个环节:H 2的外扩散,H 2的内扩散,界面化学反应,H 2O 的内扩散,H 2O 的外扩散。
限制性环节一般是:H 2的内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
⑤(6分) 什么是反应度对于球形反应物,推导反应度R 与半径r 的关系(初始半径为r 0);对于立方体反应物,推导反应度R 与边长a 的关系(初始边长为a 0)。
已反应了的物质重量占原始重量的百分数,称为反应度,一般用R 表示。
00W W W R -= 设密度为ρ。
对于球形反应物:
ρπρπ33003
434r W r W ==; 30
3
30r r r R -= 3/10)1(R r r -= 对于立方体反应物:
ρρ3300a W a W ==;
30
3
30a a a R -= 3/10)1(R a a -=
⑥(4分)冰铜、铅冰铜、镍冰铜、钴冰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冰铜的主体为Cu 2S ,其余为FeS 及其它MeS ;铅冰铜主体为PbS ,还含有Cu 2S 、FeS 及其它MeS ;镍冰铜(冰镍)为Ni 3S 2﹒FeS ;钴冰铜为CoS ﹒FeS 等。
三 作图题(共18分)
下图是具有一个不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6分)P 点是什么点写出P 点发生的反应。
E 点是什么点写出E 点发生的反应。
②(6分)分析图中m 点在温度降低过程中液相及固相的变化,
并在图中标出结晶路线。
③(6分)分析图中O 点在温度降低过程中液相及固相的变化,
并在图中标出结晶路线。
①P 点是包晶点,D C A L P +=+
E 点是共晶点,D C B L E ++=
②对于m 点
③对于O 点
()
O
O C D C A L P O O P C A L C L −→−−→−+=+−−−→−−−→−+→→21液相变化:液相变化:
四 计算题(共37分)
1(共10分)1540℃,CO -CO 2混合气体与钢液的平衡反应为:
[C] + CO 2 = 2CO , Fe-C 系中,与% C 平衡的混合气体分压比为2
2CO CO P P = 1510 ,维持C 含量不变,加入2%Si ,与Fe-C-Si 三元系平衡的气相分压比为2
2CO CO P P = 2260,计算Si 对C 的相互作用系数Si C e 。
解:[C] + CO 2 = 2CO ]
[212C CO CO a P P K ⋅= 钢液中的C 以1%溶液为标准态。
对于Fe-C 二元系: ][%1)(221''⋅'=C f P P K C
CO CO )('='C C C f f 对于Fe-C-Si 三元系:]
[%1222C f P P K C CO CO ⋅= Si C C C C f f f = ][%][%C C =' 所以,][%lg )lg(C e f f C C C C C C ==' C C C C f f =')(
温度一定时,K 一定,即21K K =,即: ][%1)(22'⋅'C f P P C C CO CO =]
[%122C f f P P Si C C CO CO ⋅ ∴=Si C f 22CO CO P P /)(22'CO CO P P = ∵][%lg Si e f Si C Si C = ∴0876.0]/[%lg ==Si f e Si C Si C
2(10分)计算高炉中炉气的CO 2为16%的区域内,总压为时,石灰石分解的开始温度和沸腾温度。
已知: 2)()(3CO CaO CaCO s s += T G 19.144170577-=∆ο J
解: atm Pa P 25.125.126656== atm P CO 2.0%1625.12=⨯=
2)()(3CO CaO CaCO s s += T G 19.144170577-=∆ο J
()实际2
CO P J = 等温方程为: J RT G J RT G G ln ln 0+∆=+∆=∆ο
当()atm P J CO 2.02==实际、0=∆G 时,对应的温度为开始分解温度。
02.0ln 19.144170577ln =+-=+∆=∆RT T J RT G G ο
C K T 08101083==开始
当()atm P J CO 25.12==实际、0=∆G 时,对应的温度为沸腾温度。
025.1ln 19.144170577ln =+-=+∆=∆RT T J RT G G ο
C K T 09251198==开始
3(10分)在真空中向含Cr18%、Ni 9%的不锈钢吹氧,使含碳量降低到%,而钢液的温度不高于1630℃。
计算所需要的真空度(即P CO )。
已知: 解:CO Cr O Cr C S 4][3][4)(43+=+ T G 22.617934706-=∆ο
当K T 19032731630=+=时
239804190322.617934706-=⨯-=∆οG
又:K RT G ln -=∆ο
所以:610824.3⨯=K (1)
4][43][C CO Cr a P a K =
41
3][4][⎪⎪⎭
⎫ ⎝⎛=Cr C CO a Ka P (2) ][%][Cr f a Cr Cr = (3)
00599.0][%lg -==∑j e f j Cr Cr 9863.0=Cr f (4)
][%][C f a C C = (5)
3212.0][%lg -==∑j e f j C C 4773.0=C f (6)
联立式(1)~式(6)得到: Pa atm P CO 49450488.0==
4(7分)在均相形核过程中,假设形成的半径为r 的球体,形成单位体积晶核的吉布斯自由能为V G ∆,单位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为σ。
计算:①半径*r ;②形成临界晶核所需能量*
∆V G 。
形成球体晶核时,吉布斯能变化为:
σππ23434
r G r G V +∆=∆
式中,V G ∆-单位体积晶核的吉布斯能变化;
σ-单位表面的表面吉布斯能。
令: 0=∆dr G
d V
G r ∆-=*σ
2
V
G G ∆=∆*3163
π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