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顾 晔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阅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和运用。
本文结合本人实验,拟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程序和教材编排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
(一)图式理论的概念
什么是图式理论?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芮默哈特(Rumelhart)把图式定义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人们长期记忆中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
简言之,就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
人们已有的知识并不是孤立零乱的,而是有组织的有序积累。
一个人的全部知识是一个大的级层系统,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下面又有更小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储存在人们的长期记忆中,触发一个概念可能会引起整个概念网络的反应。
人们在接到新信息时,总是将其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对新信息的理解往往受到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的支配,而所激发的图式必须与输入的新信息相关联。
图式不是静止的、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建设性的。
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输入的信息都受读者图式的检验,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必须符合图式或者修正图式以符合新的信息,否则文章的信息就可能被误解(Carrell)。
(二)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
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是“自下而上”(bo ttom-up)与“自上而下”(top-do wn)交互作用,同时加工。
1.“自下而上”的方式:指读者在阅读时主要根据文章中符号所构成的意义进行理解。
这是一种信息驱动的、受文章支配的阅读过程,使读者容易注意到新信息。
2.“自上而下”的方式:指读者以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仅从文章中提取必要的信息以证实或否定其预测,这是由作用于文章的读者思想所驱动的。
重要的是这两种处理方式应在学习、分析、理解过程的各个层次同时发生。
(三)图式理论的类型
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 a):指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2.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 a):包括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
前者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字词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图式;后者指贮存在读者记忆中的有关世界知识的图式。
这是阅读的核心部分。
3.形式图式(for mal o r o rganizatio nal schema):指的是文章的结构。
作者总是按照一定的语篇结构规律来安排思路的。
99
4.策略图式(strateg y schema):指大脑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察行为,表现在预测、判断问题、决定解决方式、阅读技巧、记忆技巧、阅读速度等方面。
二
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程序和教材编排等几个方面来看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1.从教学内容看:由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四种类型,因此阅读教学理应包括这四方面的内容,即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篇章知识以及学习策略,图示如下: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阅读既是一个语言问题,又是一个阅读问题。
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包括常用字的记忆、常用词语的储存以及常用句型的积累。
但教师不必依赖生词表逐字逐词讲解,可把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融于语篇中,并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
由于阅读课文不仅是语言模式,而且是传递信息的语篇,所以对文章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结构上,还应进行语篇分析。
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也不同,了解不同体裁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读者更容易、更准确、更迅速地理解语篇的要点。
例如,议论文都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结构是三段式的程式:主论、本论和结论,论据包括理论、事实和数据,论证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对比法等,依据篇章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设想作者的思路是与常规的方式和结构相符合的,以达到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应掌握使用处理信息的技巧,熟能生巧。
阅读技巧的掌握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必要的指导。
推理是阅读理解的核心,需贯穿于整个阅读理解过程。
预测技巧是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要培养学生一看到题目或第一句话就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猜测,不断反复修正,直到把100
全部信息融会贯通。
阅读过程不仅是信息处理过程,而且是信息积累的过程,学生应掌握一些有助于理解和储存信息的技巧,如过分注重细节和慢读反而会使注意力分散,不利于整体理解。
阅读还要讲究效率,阅读能力以一定的速度为标志。
教师可训练学生简化信息传入大脑的程序,从字形到字意,从句型到句意,从通篇到整意初步完成,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整篇内容。
2.从教学重点看:阅读教学应以文章的内容为重点。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
字词并非是被动的符号在文章中等待解码,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文章中的符号产生联系,重新组织或表达信息的过程。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熟悉与文章主题或内容有关的图式比熟悉与文章结构有关的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更大;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熟悉背景知识的读者可以跳过字面上的障碍——生字和难句而正确理解文章。
如让一位对医学知识一无所知的人阅读一篇有关医学的文章,即使把全部生词都从字典查出,语法结构分析得清清楚楚,他也往往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反之,如让懂专业知识的人来阅读,即使含有词汇和语法障碍,仍能根据背景知识猜出文意,达到对文章的正确解码。
人们往往仅把阅读当作学习和复习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手段,把理解错误甚至理解不了仅仅归结为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而忽视了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的主动积极作用。
理解困难的根源往往是宏观整体上的困难。
而且,阅读的目的或为获取信息,或为娱乐,无论为何而阅读,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读者读一篇读物所记忆的也是它的内容,所以应放在对文章内容的完整、准确地理解上,词汇、语法、篇章知识的教授以及阅读技能的训练都应为掌握内容服务,以内容为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3.从教学程序看: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可以采取三部曲,即图式的启动——阅读前调动和提供学生背景知识;激活必要的图式,学会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信息;图式的学习——以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为重点,不仅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进行语篇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图式的巩固——阅读后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所学的知识,图示为下:
4.从教材编排来看:根据图式理论,内容图式是最重要的,缺乏背景知识而不是辨认字词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最大。
因此,主题相同的篇章应编在一起教授,以便图式不断地重复、扩展,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同时,由于主题相同的课文一起教授,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汇有机会不断地被重复,有利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在同一单元里,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的所有课文应为同一主题。
笔者曾把上述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程序及教材编排四方面的指导
101
作用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成绩。
图示如下:
实验前期末考试结果
听力阅读语汇与语法完形翻译
实验班12.0323.478.81 5.359.46
普通班11.8923.268.87 5.289.23
实验5个月后的考试结果
听力阅读词汇与语法完形写作
实验班12.3224.579.10 5.338.57
普通班11.2722.078.57 5.237.38
实验6个月后的考试结果
听力阅读词汇与语法简短回答写作
实验班13.325.4710.32 5.139.37
普通班12.5823.399.80 5.038.60
实验7个半月后的考试结果
听力阅读词汇与语法完形写作
实验班14.0926.8912.16 5.868.93
普通班13.0225.1311.08 5.028.34
199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中,实验班上90%的学生通过,而另一普通班的通过率仅为70%。
综上所述,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课应反映出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理解一篇读物,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篇章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技巧,以利信息重构。
因此,阅读教学应以内容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将语言和思维联系起来,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信息。
主要参考书目:
1.Carrell,P.L.&Joan,C.E.(1983).Schem a Th eory an d Readng ped agogg.TE SOL Quarterly,17/4,555-573
2.Carrell,P.L.Demine,J&Es hey,D.E.(1988).Inter actin 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ag.Cup.
3.Rum elhart. D.E.(1980).Schemata--th e building block s of cognition.
4.Smith.F.(1994).C lnderstan ding Readin w ren ce Erlbaw m.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