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生5(遗憾的):假如我们能把半块黑板取下来的话,用它 来量就好了。 师:同学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用一个物体的面来做 标准,量出黑板面的大小,再比大小,很好的策略。(学生 已经有意寻找面积单位了,我心中暗喜。)我们用橡皮的面 来量,可以吗? 生大笑: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6:橡皮的面太小了。你量出来可能会有非常多个,不好 数清,而且也很慢。 师:那你会选择哪个物体的面呢? 生7:(见讲台前面放着小黑板,大喊):有,有,用小黑 板的面来量。 生8:对呀,对呀!这个小黑板大小适中,而且就地取材, 也不用破坏公物!我们就用它来量一量!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我说道:“大家说说玉洁的方法叫什么?”“试试 法。”我笑了说:“说得好,叫做实验法。大家看如 何?”“可以。”“你看这种方法,大家都明白了 吗?”“明白。”“对呀,当我们遇见不会的问题时, 我们完全可以向玉洁学习呀,试试嘛。从最大的开始, 48、45、42、39,就这样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的。 多好的方法呀。”孩子们又一次的鼓掌。权玉洁笑着 回到了座位。“奖100元。谁还想讲?”权玉超登上 了讲台,说道;5个5个数,余4个,只有两种情况, 个位上是4或者9,我们试过了4不行,所以个位上一 定是9.我们要从最大的开始49,他在黑板上边写边讲, 49除以3,不行。试试39,可以,所以结果就是39。 大家也抱与热烈的掌声。他也得了100元。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上过、听过甚至研究过不少的数学课。其教 学设计之严谨,知识传承之准确,学生活动之丰 富,似乎无懈可击,但细细品味又好像少了些许 东西。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生命的气息!是学 生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绽放出的生命的气息!从 “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到佐藤学先生提出 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从“自然人上自然课” 到“木匠式教学法”,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 我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并不停地追问自己:“你 究竟想追寻什么样的课堂?”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乡中心小学
席争光
席争光,男性, 1978年9月出生,喜欢 大自然,从小调皮,是一 个娃娃头,初中毕业时, 稀里糊涂的报考了师范, 毕业于洛一师,参加工作 后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工作。现在洛阳市吉利区 乡中心小学任教,担任三 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副班 主任兼职副校长 。一直 信奉:心有多大,舞台就 有多大。
从课堂发生的故事说起
什么叫三维? 老师拥有鹰一样的眼睛。 老师这道题黑了我。 做你们的师傅很荣幸!
探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基础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 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还应该是富有生 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了解 学生,研究教法外,更应该重视在课堂上构 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 数学学习环境。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师生合作测量后黑板。 测量结果:小黑板竖着摆,左右正好摆5个,上边有剩余。 板书:后黑板的面积≈5个小黑板的面积 师:我们摆了5个小黑板,你觉得谁的面积大呢? 生11:前黑板。 生12:后黑板。 师:(故作困惑)为什么还有两种答案呀? 生10:因为小黑板都没有把黑板面全部摆满,前后黑板都有剩余部分, 剩余部分的面积大小不明显,所以还是比较不出来。 师:这个词“不明显”说得很好!怎样才能让剩余部分的面积大小变 得明显呢? 生2(高举数学书):用数学书,剩余部分用数学书来摆。 师拿数学书往剩余部分一放,竖放小一些。生5飞快地又拿起大一些 的英语书送给老师。(众生笑)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师生(喜悦的)一起测量前黑板。 测量结果:小黑板竖着摆,摆5个,右边有剩余的地方, 上边有剩余的地方。 师:这时我们应该记作几个小黑板呢? 生9:5个。 生10:6个。(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10:黑板上边还有剩余,合在一起差不多有6个,所 以我估计有6个。 师:多好呀!生10已经会实际运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啦! 那我们就记作前黑板大约有6个小黑板的面积那么大。 板书:前黑板的面积≈6个小黑板的面积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我就又问道:“你们听不懂?”权玉洁说:“老师我的方法和 他的不一样。”“哦?说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看范围是 50以内的,然后还必须的是3的倍数。那我就一个个试,最大 48,不行,因为它也是2的倍数,45不行,它是5的倍数,然 后42也不行,它是2的倍数,39正好除以2余1,除以5余4。 所以答案就是39个鸡蛋。”我一听,呵呵,好方法。这正是 其他孩子们没有想到的办法。我就看着淑敏和春玉说:“你们 听懂了吗?”“懂了。”“你准备一下等会的时候,在全班讲 一下。”我看着权玉洁。不一会,大家都讨论完了。我说道: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说说了吧。”“可以了。”“我们先来 听听权玉洁同学的方法。我来当玉洁老师的助手。”只见玉洁 还很大方,她说着,我就在黑板上写着48,划掉,45划掉, 42,划掉,39打个对勾。她讲完了。孩子们自发的鼓起了掌, 说明他们听明白了。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紧接着,我又说道:“有这样的两种方法,你们觉得权玉 洁同学的方法如何?”“挺好的呀。”“有什么好 处?”“准确。”“清楚。”“好理解。”“有什么不 足?”“就是有些麻烦。”“呵呵,是呀。任何一种方法 都有自己的好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关键是权玉洁同 学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一个例子,我们大家真应该感 谢她!”掌声再次响起。我微笑着看着玉洁,她的小脸红 扑扑的,真可爱!“谁说笨的方法不好,有的时候笨方法 也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欣赏的话,这是一个 多么美妙的笨方法吧。有的时候我们还真需要多试试呢!” 大家都笑了。“如果我们能够再深入思考一下,能从数的 特征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我们就能够很快的找到结果。同 意吗?”“同意。”“这也正是思考的力量呀!谢谢玉洁、 谢谢玉超、谢谢佳琪、谢谢陈亚欣、谢谢孩子们。”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师:你们觉得生2的方法怎么样? 众生:对,对! 生3:我觉得生2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师对生2:你看生3很欣赏你的想法,都表扬你啦! 生2对生3:谢谢你! 生4(理智的):生2的方法确实很好!可是我们 能把教室的课桌面拆下来吗? 众生笑:不能。 师:对呀,如果那样做我们就是破坏公物了!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下边是陈佳琪和陈亚欣两个孩子争起来了。那就石头、 剪刀、布。结果陈佳琪赢了,她也讲了一遍和玉超的 思路一样。陈亚欣的方法也是这样的。见大家都不讲 了,我说道:“我讲讲吧。”“好,欢迎老 师。”“呵呵,谢谢。2个2个数,余一个,说明这个 数的个位上一定是?”“1、3、5、7、9.”“对!5个5 个数,余4个,说明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4或 者9。”“是呀。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话,个位上一定 是?”“9”“对了。还要3个3个数,正好数完,说明这 个数还必须的是?”“3的倍数。”“那我们从最小的 开始。9行吗?”“行。”“19呢?”“不 行。”“29呢?”“不行。”“39 呢?”“行。”“49呢?”“不行。”“所以符合条 件的就是9和39两个结果。对吧?”“那为什么结果只
应有的总结: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是“师生情感交融真 诚碰撞”的课堂。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是“用心相互倾听” 的课堂。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是“以关注学生的经 验世界为本”的课堂。 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是“以问题的解决为 核心”的课堂。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下午第三节数学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处理练习题。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有趣、有效、有用、有生命”。 “有趣”是 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有效”是数学课堂展开 的依托;“有用”是数学课堂的直接追求;而 “有生命”才应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有生命的课堂,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情感是流 动的、体验是深刻的、思维是绽放的;有生命的 课堂,学生的身心被点化、人格被润泽; 有生命 的课堂,点燃了师生共有的激情,点燃了学生求 知的欲望和探索的本性;有生命的课堂,是以学 生为本的课堂,是以探索和发现为本的课堂。
探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基础
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信任、安全、 民主、平等、有序。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 们的面积。并且知道了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你能开动 脑筋,比较一下我们教室前后黑板的面积谁大谁小? 生1:用算面积的方法算一算就知道了。 师:算面积,好方法!怎么算呢? 生摇头。 师:是啊,我们还没有掌握算面积的窍门,那么,我们能不 能用其他方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 生2:老师,我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课桌面取下来,一 个一个地在前、后黑板上摆,记下摆了多少个,谁摆得多, 谁的面积就大!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师:他为什么赶快给我换个“工具”呀? 生13:数学书的面小,英语书的面大,可能正合适。 师拿英语书一摆,很不凑巧,又大了一些。 这时,生2(激动的大喊):还用数学书,把数学书横着 摆。 师听从他的意见,一摆刚好够摆两层。 师对生2(伸出大拇指):你目测的水平也非常高呀! 师生合作用数学书量得后黑板有5个小黑板零28本数学书。 板书:后黑板的面积=5个小黑板的面积+28本数学书的பைடு நூலகம் 积 师:这时,你认为哪块黑板的面积大呢?
其中最后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王阿姨收鸡蛋。总数 不超过50个,2个2个数,余一个;5个5个数,余4个, 3个3个数,正好数完。问:最多有几个?
在班里一问,只有一半同学知道答案。我想正是个 机会,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班里迅速的按小组讨 论开了。我就信步的在每个小组中走来走去,听听 他们的想法,借机再略作指导。到了权玉洁哪个小 组,陈河洋是明白的。其他的陈春玉、权淑敏都不 明白。我就问道,:“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陈河 洋说:“老师我懂,可是给他们说不明白。”我说: “你再试试看。”他又讲了一遍,我是明白的。但 是其他的同学还是不太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