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大学哲学历年真题介绍

人民大学哲学历年真题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宗教学2001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1、自然神论2、神正论3、利马窦规矩4、末世论5、理事无爱碍6、一阐提7、唯识无境8、三洞9、〈〈抱朴子〉〉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

2、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

3、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1题,共20分)1、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

2、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

请根据你对佛教的认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原著分析(20分)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

2002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泛神论天台宗五蕴《沙门不敬王者论》太平经全真道新约奥古斯丁米兰敕令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2、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

3、宗教进化论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20分,任选1题)1、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2、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过程。

四、原著分析(20分,任选1题。

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1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试就此偈分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2003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宗教经验泛神论会昌法难唯识无境天师道内丹加尔文《福音书》什叶派苏菲派二、简答题(任选2题。

每题20分,总计40分)1、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

2、简述菏泽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

4、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

三、原著分析(任选1题,25分)1、龙树《中论中•观四谛品》云:众因缘生发,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据此分析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思想。

2、〈〈新约•马太福音〉〉7:1-2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试分析其中思想。

四、论述题(35分)宗教特别是基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无论在宗教界内部还是在非宗教界人文学者当中,对此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立论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属于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真理观,本质上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如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和大科学家、哲学家罗素即持此观点。

相关论者则认为,宗教与科学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冲突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不少近代思想家和许多近现代科学巨匠(如波义耳、帕斯卡、牛顿、麦克斯维、卢瑟福、爱因斯坦)都赞成这种观点。

而分离论者则强调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领域,各有特性,两者应当分而治之。

本世纪杰出的新教神学家、哲学家保罗•蒂里希和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等均作如是观。

根据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的历史,阐述您对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观点。

2005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一神论二无我三位一体四种姓五功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略论佛教缘起论的基本内容。

2.略论基督教的原罪思想。

3.简述“金原则”在不同宗教中的表述。

4.略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共30分)试述定义宗教的不同方法,并谈谈你的看法。

2006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八正道《旧约》惠能加尔文卡里马斯(charisma)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麦克斯.缪勒对于“宗教学”的基本看法2略论佛教“四圣谛”的基本内容3试论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意义4略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任选一题)1试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学术界的讨论,谈谈你对“儒教复兴”问题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1一、解释下列范围:(每题5分,共20分)1、物质与运动2、个性与共性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4、社会结构二、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队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分)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开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消灭。

三、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0分)四、谈谈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分)五、用上层建筑能动反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分)2002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5分,共20分)1、从抽象到具体2、自由与必然3、肯定与否定4、真理的相对性二、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势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0分)四、怎样理解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和互为基础的。

(20分)六、试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分)2003一、解释下列范围(每题6分,共30分)时间和空间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同一性生产方式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二、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30分)三、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0分)四、论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0分)五、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及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30分)2004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6分,共30分):物质与意识认识的本质矛盾的斗争性必然与偶然社会形态二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30分)三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30分)四结合现实谈谈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0分)五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30分)2005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6分,共30分):量变与质变本质与现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二、试述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30分)三、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关系。

(30分)四、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

(30分)五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谈谈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0分)2006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6分,共30分):世界观和方法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现实性与可能性一般与个别经济基础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谈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2试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3论以人为本对社会发展的意义4结合哲学史,试述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哲学史2001一、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二、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论孟子的“四端”说2、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三、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四、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2002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四端齐物*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1、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4、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于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行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行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物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1、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4、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8、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2004(中西哲学史)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唯名论四假象说单子论名教与自然理一分殊气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中国哲学史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中和正始之音涅盘《传习录》知难行易二简述题1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2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3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4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5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2005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论语》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三、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20分,共40分):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