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现场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初探
论文导读::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宏大、建设条件复杂、科技含量高、对社会经济进展影响重大。
同时,社会对项目的治理情况十分关注。
机电设备安装作为整项工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地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本文通过对多种治理模式的分析,探讨了机电设备安装中业主项目治理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思路。
论文要害词:机电设备,治理模式,协调机制0 引言
地铁设备安装治理包含机电设备、系统操纵、车辆设备三大类。
具体来讲,机电设备分为机电安装(风、水、电)专业,包罗车站、区间、车辆场段、操纵中心内环控、消防排烟系统;车站、区间、车辆场段,给排水系统、气体灭火、照明、动力低压系统;车站电梯、屏蔽门系统。
以及供电系统专业,包罗110KV主变、车站、车辆场段,牵引混合变电所、电力操纵、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35KV区间电缆工程。
系统操纵分为综合操纵系统通信、暗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
车辆设备分为车辆及车辆配套系统和车辆段车辆维护设备。
设备安装及装修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工程建设的要害阶段,直接关系到地铁工程的质量和形象。
设备安装阶段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环境复杂,系统性强,由于所处环境复杂,随时有可能面临突发问题,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的办事效率、决策速度、治理力度有必要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成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及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成立适合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治理模式是搞好安装及装修的要害所在。
1 设备安装阶段建设单位组织架构及协调机制实例
地铁建设是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协调是灵魂,合作是保证。
通过成立合适的组织架构及协调机制,协调工作是业主的首要职责和重要本能。
加强业主与监理之间、监理与施工方之间、业主与施工方之间的协调。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实行统一调度、统筹协调,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碰到的共性问题和滞后工程、难点工程、重点工程、复杂工程、起步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分为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两大部分,安装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
工程进展到安装、装修这个阶段交通论文,业主设备治理部门在本能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已经从设备采购演变到设备安装,变成了对设备安装工程治理为主的工作部门。
此时如何成立有效地治理机构负责安装、装修等工作,就成为业主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成立适合的组织架构对工程进展进行主持和安排也是全国地铁建设指挥部门普遍采取的办法。
现介绍一些成熟的现场治理模式及协调机制。
1.1 以工程部为主体的模式
该安装装修治理模式为:以工程部为主体,抽调设备部、运营部等相关人员参加,行使安装、装修的治理、协调本能。
在这一治理模式的主导下,在实施过程中,把安装、装修分成三个主题:
⑴ 车站设备即常规机电设备安装。
以工程部为主,抽调设备部、运营部有关人员参加,依托项目部,各有关部门配合,企业总协调;
⑴ 系统设备安装。
以设备部为主,工程部为辅,依托项目部,各有关部门配合,企业总协调;
⑴设备总联调。
以运营部为主,设备部、工程部为辅,依托项目部,各部门协作,企业总协调。
该安装装修治理模式,表现了主题不同、主次不同、功能不同,负责主体亦相应做了变化和调整。
工程治理机构的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治理机构设置
其中,工程部车站设备安装组,负责整个风、水、电及其他常规机电设备安装,包罗低压配电、照明、给水排水、环控、消防、装修等;工程部调度组,主要负责设备的运输、区间的占用、工期的安排、计划的协调治理。
设备部负责系统设备安装部分,依托项目部,工程部配合,负责通信、暗号、自控、高压供电等系统设备的安装。
运营部(注:运营部为运营分企业的前身)负责总联调部分,组建与治理相适应的机构总负责,其他各相关部门配合。
1.2 以现场指挥部为主体的模式
该治理模式为设备安装现场指挥部对设备安装和车站装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组织领导,强化工程的质量操纵、进度操纵和投资操纵。
对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有最终决定权。
现场指挥部治理机构的设置如图2所示期刊网。
图2 业主组织机构
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是现场指挥部委派的机电设备安装和装修工作的总调度,全面负责各项目治理部和监理、施工、设计、集成等单位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评定(考核)工作,全面落实现场指挥部提出的质量操纵、进度操纵和投资操纵的总目标。
项目治理部是现场指挥部派驻现场的工程治理机构,在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在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组织、协调、监督下行使业主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指导、组织、监督和治理权力,具体落实对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操纵、进度操纵和投资操纵。
该协调机制的成立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探讨,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交通论文,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治理机制的功能。
决策层主要成立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
由工程项目的协调治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治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按期或特定的协调治理会议,一般以协议、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
执行层主要包罗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治理最为要害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治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治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给协调、协议的具体实施协调等。
采纳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纳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两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治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治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治理机制产生的效果进行反馈,便于协调治理者判定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技术支持层在协调治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治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
因为工程项目协调治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持、协调治理功能。
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治理方式。
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扫瞄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并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治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1.3 以总企业建设处为主体的模式
该治理模式的建设处是买方治理机构的本能部门,对所有建设协议具有治理权和决定权,其下达的各种指令,均为买方的最终指令,具有完全约束力。
设备工程的安装装修治理机构的设置如图3所示。
图3 安装装修治理机构
其中,地铁总企业起到统筹领导,统一摆设的职责。
由建设处主管,下面组建土建科、综合科、前期科、技术科、车站设备科、系统设备科五个科室。
土建科主要负责土建施工、工程治理等工作。
综合科主要负责财务治理、甲控材料治理等工作。
前期科主要负责工程报批、前期征地拆迁、治理迁移、施工预备等工作。
技术科主要负责设计院治理、图纸治理、技术治理等工作。
车站设备科主要负责供电、通风、空调通风、AFC、FAS、EMCS、电扶梯、综合信息等工作。
系统设备科主要负责车辆、暗号、车辆段、安全门、PIS等工作。
2 关于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治理模式及协调机制的一些建议
机电设备安装阶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要害阶段和节点,施工作业复杂,牵涉部门单位众多,施工协调难度非常大,成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并符合地铁业主特点的现场协调架构和机制对于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并进而影响整个地铁工程的成败。
而各地铁业主的组织架构不尽相同,由此而来的现场治理模式也略有差别,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性,以供相关单位借鉴。
⑴ 按照相关城市已建线路的经验,在企业层面成立一个机电设备安装阶段现场协调组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交通论文,这样可以从企业(指挥部)的高度统一、有序、高效地指挥和协调纷繁复杂的现场安装工作。
这一组织可以是在现有企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新设立的临时机构,也可以不设立临时机构,只是成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来进行治理。
但有一条是普遍适用的,那就是由企业(指挥部)层面的一个负责人来担任协调组织(机制)的总牵头人,统一领导和指挥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从而成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
⑴ 在设备安装期,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成立实施多方协调的机制,确保运营人员全过程参与,熟悉把握设备的结构和特性,在实现设备高质量、高速度移交的同时,成立并实施完善的生产运行及安全治理制度,达成从建设到运营的平稳过渡。
⑴ 通过实行指挥部现场办公、按期召开现场协调会等方式,搭建沟通平台,针对特定问题与有关人员联系,彼此交换意见,成立协调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 结论
鉴于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复杂性、地铁业主情况的差异性,各地铁企业在安装阶段的治理模式和协调机制不尽相同。
本文在总结各不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业主在此阶段治理思路的共性与注重要点,以期为新建地铁单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