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对策初探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对策初探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对策初探
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宏观上正视留守妇女这一社会问题,在政策制定上向西部地区倾斜;微观上提高留守妇女自身能力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政府、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各种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标签:留守妇女;问题;对策
一、序言
城乡分割的二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子放弃务农选择进城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便成了生活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这些价值的背后“留守妇女”这一特殊人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留守妇女作为一个社会化问题是城乡二元制格局和“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产物。

她们是夫妻双方共同责任的承担者,是农村留守家庭中的主心骨,一方面是农村生产和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承担起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

可以说留守妇女是“三留守”人群中所面临的压力最大,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贫困现象会更显著,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也更严重,因此产生的农村留守群体现象会更多。

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重视发挥留守人群的力量,正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二、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
丈夫外出以后,面对年迈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孩子,留守妇女被迫承担了双重的责任。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看到了“留守妇女”的坚毅刚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却很少有人把目光注意到她们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1、经济来源少,各种开销大
较之于东部地区,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作物的种植和家禽家畜的养殖。

农业生产作为村民们生活的重心,农业生产是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男性外出打工以后,大多数留守妇女被迫成了农村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主力军。

西部山区地形崎岖,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少大型综合农机具,农业生产依然靠传统人力耕作,加之男女先天差异导致了留守妇女们在面对巨大体力劳动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春耕、秋收等。

同时,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支出集中在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家庭成员医疗和改善家庭居住环境几个方面,任何一项基本支出都有可能导致一个留守家庭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2、心理和精神压力大
丈夫外出后,她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忙碌,更多的则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压力。

留守妇女对于年迈的老人,不仅要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更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子女教育问题上,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家中小孩教育问题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但是她们却担负着培养孩子成才的重担,因为农忙的原因缺乏和子女沟通的足够时间,出现“重养缺教”状况。

多数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较大,使得其身心压力大,而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却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常年累月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3、婚姻家庭的潜在危机,缺乏安全感
夫妻关系的维系与共同生活、亲密沟通密切相关,而留守妇女因为丈夫外出,对于情感交流的需要增加,在忙完一天的劳动后或者在劳动的间隙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对于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长期分居、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中,缺乏安全感。

丈夫外出以后她们要学会承担起俩个人的家庭责任,情感方面的满足功能相对下降,生活中缺乏一个和她们同甘共苦的人,遇到困难和委屈没有人可以倾诉只能自己一人独自忍受,使得留守妇女经常会觉得内心孤独。

除了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心外,少部分留守妇女在一定程度上也担心丈夫在外感情出轨,她们在内心孤独、饱受各种思念和分离之苦的同时还得担心丈夫,怀疑自己丈夫在外会不会喜新厌旧另结新欢。

三、针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的对策
1、宏观上正视留守妇女这一社会问题,在政策制定上向西部地区倾斜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是城乡二元体制、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所独有的一个特殊群体。

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之于东部要多,所以西部留守妇女群体生存方面更加困难。

留守妇女是制度的产物,所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核心力量在于政府。

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要向西部地区倾斜,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

如: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范围,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地方妇女组织、非政府机构组织要加大对留守妇女权益的保护。

2、微观上提高留守妇女自身能力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先天不足,因此各级政府可以定期组织农业生产学习班,针对如何更好的种田、更合理的施肥等基本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相关技能对留守妇女进行专项培训,调动留守妇女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作物中生产出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产品,更好地在农业领域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自家的生产状况有所提高,进一步改善家庭经济收入问题。

在提高生产质量的同时,关注留守妇女自身的发展,各级政府村委成立农村生产生活发展互助小组,促进留守妇女的相互帮助和自我发展。

3、政府、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各种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集中各种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特别是通过妇联,组织帮助留守妇女,开展各种相关的宣传活动,增强留守妇女自我权利意识。

建立相关的联络体系,积极与留守妇女沟通交流,倾听她们的心声,关注她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进一步去引导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困难。

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留守妇女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和帮助,进一步减轻她们的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