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 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 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 土壤重金属一般用烘干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一般用风干样,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一般用新鲜样
➢ 制备好的样品要妥善储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 酸碱等气体的污染
➢ 在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样品一 般还要保存3个月至半年,以备查询。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采集样品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代表性:分析所用的样品数量很小,但它必须对 所研究的实物总体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使分析 结果能反映总体的某些性状。因此,要选择一 定数量的能够符合大多数情况的土壤、植株或 肥料为样品,避免选择有边际效应、如田埂、 地边及其它特殊个体作为样品。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环境土壤学研究法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采集方案的拟订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质量保证与控制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采集方案的拟订
采样方案的一般步骤
➢ 明确采样的目的:如土壤背景值研究、污染调查研究等 ➢ 了解采样工作区的基本情况: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农
业、工业等等 ➢ 采样方案的初步制定:采样点的布置、数目、采样工具
典型性:采样时采样点和采样部位要能反映所要了解的 情况,要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这一 目的典型样品。 凡作为整体评价者应按不同质量、部位的样品制成 混合样品进行分析,各部位成分不均匀者可根据分析 目的分部位采取典型样品进行分析,不能将不同部位 样品随意混合。对于植株样品,如要用于营养诊断, 一般采集典型叶片或部位、器官:幼苗期采集整个植 株,其它时期采集地上部成熟叶片。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样品制备目的是:①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 植物残茬、昆虫、石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 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壤的组成部分;②适当磨 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 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③全量分析项目,样品 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彻底;④ 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适时性:测土推荐施肥采样一定要在施肥前进行,一般 选择春季或秋季采样;植物营养诊断一般在植物生长 期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情况定期采样;对于某些农产品 品质分析,特别是那些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明显变化的 成分,采样和分析必须适时进行。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防止污染:采样过程中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 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是要注意影响分析成分 的污染物质。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对应性: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及毒害诊断的采样要有对 应性,即在发生缺素症或中毒症的植株附近采集土壤 和植株样品,同时还要选择在正常生长的植株附近采 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这样才能根据分析结果作出正确 结论。在同一地块里,发生症状的植株分布不均 匀.一般不能采集混合样,而是有针对性地把有病植 株和对应土壤分别采集混合。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采样质量保证与控制
采样误差一般有两种 ➢ 使用不恰当的采样方法所产生的固定偏差,可
以通过正确的采样方法来尽量避免 ➢ 随机误差是土壤特性不均一所造成的,无法通
过采样方法来消除,但可通过增加样点数量、 加大样品量和制备混合样等手段来减少误差, 提高采样的精密度。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为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可采取以下两点技术措施来控制 采样误差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 风干:将采集的土样,放在木盘中或塑料布上,摊成 薄薄的一层,置于室内通凤阴干。在土样半干时.须 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 硬块,难以磨细。风干场所力求干燥通凤,并要防止 酸蒸气、氨气和灰尘的污染。
➢ 样品凤干后,应拣去动植物残体如根、茎、叶、虫体 等和石块、结核)石灰、铁、锰)。如果石子过多, 应当将拣出的石子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等 ➢ 采样方案的修订: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修正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采样密度的确定
一个采样区需要采多少个点,取决于土壤中某些污染物 在空间上的均质化程度和所要达到的精度,采样点一 般可用下式确定
n=t2s2/D2 n为采样点个数;t在设定的自由度和概率时的t值(由t
值表查得);s2方差 从其它研究中预先得之;D为期 望的围绕平均值的变异范围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
➢ 采集0-15cm的表土层,一般不超过20cm ➢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采样,应从下而上 ➢ 区域土壤质量调查时,表层土壤要为混合样,一般由
相邻的10-25个样点混合组成。样品量多时,混匀后, 采用四分法取舍。 ➢ 所采集的土样必需包括样品编号、采样地点、GPS定位 坐标、土壤名称、采样点土地利用和植被等情况以及 采样时间、采样深度、采样人姓名等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采样点的布置
➢ 一般有随机布点法、分区随机布点法、系统(网格)布点法以及 单一优先系统采样(网格采样)和多层采样布点法
➢ 混合样点一般采用之字形 ➢ 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本底调查一般采用随机布点法、规则系统等
距法或规则网格内的随机采样布点法,如果调查区域有明显的亚 区差异时,可采用分区随机布点法,分区可根据土壤类型、土地 利用类型、地形地貌等。单一优先网格采样可应用于污灌土壤环 境调查或污水引起的土壤污染事故的调查。对于工厂废气和烟尘 排放造成的土壤污染调查一般采用多层采样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全程质量控制
环境土壤学研究方法
土壤植物样品重金属总量的分析步骤
土壤样品处理
1、土壤风干—过100目筛(孔径0.149毫米)—称量(一般 1克左右)
2、土壤消解: ➢ 土壤消解液:王水(盐酸:硝酸=3:1)+高氯酸;硝
酸-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 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 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 要保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充分代表采样单元 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 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调查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