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 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 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 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 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 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 121—125:DDDAD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6—10:√√√√√11—15:×√√√√15—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6.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或者组合能力而划分的聚合类。

7.兼类词: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中兼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性质特点。

8.同音同形词:指读音和写法完全相同的几个词,如“大米”和“一米”中的“米”。

9.句子:具有完整的结构、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且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10.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指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

11.歧义句:指同一个句子形式包含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12.连动结构: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的结构,这些动词具有相同的发出者并且前后没有连接词连接。

13.双宾结构:指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的述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包括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如“给我一支笔”。

14.主语:主语是相对于谓语而言的,是谓语部分陈述的对象,如“天晴了”中“天”为主语。

15.宾语:宾语是相对于述语(或动语)而言的,是述语支配或影响的对象,如“吃饭了”中“饭”为宾语。

四、应用题(每小题2分,共50题)(一)判断下列短语结构类型(每题2分,共25题)1.主谓结构2.定中结构3.状中结构4.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5.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6.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7.主谓结构8.状中结构9.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10.介词结构11.状中结构12.定中结构13.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14.同位结构15.联合结构16.状中结构17.同位结构18.定中结构19.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20.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21.主谓结构22.状中结构23.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24.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25.状中结构(二)指出下列多义格式包含的意思(每题2分,共25题)1.①老王都不认识他。

②他不认识老王。

2.①送通知的人来了。

②被通知的人来了。

3.①鸡不吃食了。

②我们不吃鸡了。

4①这本书他三个月前看完了。

②这本书他看了三个月还没看完。

5.①他们三个三个一组。

②他们三个人被分在一组。

6.①三位学校的老师都来开会了。

②三所学校的老师都来开会了。

7.我要炒肉丝①我要吃炒肉丝。

②我要做炒肉丝。

8.①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雨。

②河北的部分地区和北京有雨。

9.①他哥哥给别人开刀。

②医生给他哥哥开刀。

10.①他把马骑累了。

②他骑马,他累了。

11.他爬过白云山①他爬越了白云山。

②他曾经爬了白云山。

12.①她去年生了一个孩子。

②她是去年出生的那个孩子。

13.①我们需要进口一批电视机。

②我们需要一台进口电视机。

14.①他知道了这件事不要紧。

②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15.①他妹妹喜欢。

②喜欢他妹妹。

16.①他离开一个小时了。

②他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了。

17.①马路的某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②马路两边各站着一个孩子。

18.①孩子家长不正确地批评孩子。

②孩子的家长受到了不正确地批评。

19.①夏师傅关心(某人)。

②(某人)关心夏师傅。

20.①李四的叔叔和张三一起来了。

②张三的叔叔和李四的叔叔一起来了。

21.①小王反对。

②反对小王。

22.①他有个很骄傲的儿子。

②他很骄傲他有个儿子。

23.①新的教工食堂。

②新教工的食堂。

24.①老师赞扬小王。

②小王的老师被赞扬。

25.①他坐在火车上写字。

②他把字写在火车上。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15题)1.构成语义的因素包括:(1)成分词的异同,如“小李来了”和“小王来了”因主语不同而意思不同;(2分)(2)词语的次序,如“小猫咬小狗”和“小狗咬小猫”因词序不同而意思不同;(1分)(3)组合层次,如“三个学校的老师”可有“三个/学校的老师”“三个学校的/老师”这两种组合方式,因而意思不同;(2分)(4)语法结构关系,如“出租汽车”可有述宾和偏正两种结构,并表示不同的意思;(2分)(5)语义结构关系,如“鸡不吃了”因“鸡”可表示施事和受事两种角色,从而有不同的意思;(2分)(6)句调,如“他走了。

”和“他走了?”意思不同。

(1分)2.汉语语法的特点有:(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1分)(2)汉语缺乏综合性的语法范畴;(1分)(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分)(4)汉语句子构造原则与词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2分)(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2分)(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分)3.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语法形式不能独立出现或存在,必须依附在其他的语言成分上,独立存在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但说话时当它和别的语言成分结合时,却能给后者添加一定的附加意义。

(4分)(2)哪一种语法形式和哪一种语言成分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乱套。

(3分)(3)语法形式还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3分)4.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有:(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不能脱离语法形式而存在;(4分)(2)语法意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一种类化意义,跟词汇意义的个体性不一样;(3分)(3)语法意义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3分)5.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1)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对立统一体,二者密不可分,但是二者又相互独立,不可混为一谈;(3分)(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也会存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3分)(3)研究语法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或根据语法意义来辨别语法形式,或根据语法形式来分析其语法意义。

(4分)6.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是什么?(1)划分词类的标准有:A.词义,即一个词所表示的意义;(2分)B.句法功能,即一定的词在句中担负的具体职务;(2分)C.形态标志,即根据词尾、异根、零形式等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2分)D.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一个词可以和什么词相组合,不可以和什么词相组合,组合时起什么作用等。

(2分)(2)划分汉语词类主要依据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分)7.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1)从结构上看,切分出来的每一个直接成分,应成为结构体,有意义,能自立;(3分)(2)从功能上看,切分出来的两个(或几个)直接成分应能相互组合,即为语法规则所允许;(3分)(3)从意义上看,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相互搭配后构成的意义要跟整个语段的愿意相符合。

(4分)8.中心词分析的优点有:(1)简明、易于操作。

一个句子拿来,特别是较长的句子,首先找出主要成分,然后找出其他成分,在一个平面上分析出来,操作方便。

(3分)(2)有利于归纳句型。

不管句子多复杂,抓住了主要成分,整个句子的结构间架一目了然。

(4分)(3)有利于识别病句。

通过查出主干成分间的搭配关系,再查次要成分及其搭配关系,句子毛病出在哪里一目了然。

(3分)9.中心词分析法的缺点有:(1)中心词分析法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鲜明地反映句法构造的组合层次,而组合层次却是语法的本质;(3分)(2)析句时中心词,中心词之间有时能搭配,有时不能搭配,甚至意思完全相反。

(3分)(3)中心词分析法要求一次过分析到词为止,即每一个成分只是一个单词,那么词组在句中的地位就没有了,这不符合语言实际。

(4分)10.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有:(1)层次分析法能鲜明揭示、反映一个语段内部的组合层次,看出语言结构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由小到大层层组合起来的;(3分)(2)有一贯性,一个语段切分出其直接成分,一般二分。

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单句,而且适用于复句、词甚至音节结构。

(4分)(3)层次分析法能够更加细致地描写语法规则,更多更好地说明汉语事实。

(3分)11.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有:(1)层次分析法只关注层次构造,在某些语法事实面前无能为力,例如“鸡不吃了”为何有不同理解,层次分析法无能为力。

(4分)(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层层往下切分,只有分析,没有综合,不易于归纳句型。

(3分)(3)层次分析法没有综合,句型不清,对长句子较难于检查其问题,有时顾此失彼。

(3分)12.句式变换的原则是什么?句式变换的原则有两个:(1)同一性原则,即具有变化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成分的语法性质和义项具有一致性,相互间的语义关系要保持一致。

(4分)(2)平行性原则:A.变换前后竖行的句子在形式上和高层次语义关系上一致;(2分)B.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语义关系上一致;(2分)C.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高层次的语义关系相同或者差别一直。

(2分)13.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是什么?(1)句式变换可以区分狭义同构,揭示出其细微差异,如“台上唱着戏”和“台上坐着主席团”是狭义同构,但是前者可变为“主席团坐在台上,后者可变为“台上正唱着戏”,表明前者表示静态行为,后者表示动态行为。

(4分)(2)句式变换可以分化歧义句,如“鸡不吃了”可以变换为“不吃鸡了”、“鸡不吃食了”。

(3分)(3)句式变换可以深化语法研究,揭示更细致的内在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