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目录
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
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
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
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
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

但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
正文
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1.成分与直接成分
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

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

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

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

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

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

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

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

这种分析
法是在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它是形象地表现结构语法理论的重要手段,结构语法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结构,认为语言结构不是如同传统语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孤立要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

层次分析法作业的目的,是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分析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找出一个语言片断的直接成分,层次分析法便由此而得名。

我国最先采用这种分析法的是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为名义发表的《语法讲话》。

《讲话》从1952年7月起到1953年11月止曾在《中国语文》上连载。

1961年经修订并更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改由丁声树等人署名。

该书用文字说明的方式,通过两个例句,对层次分析法的要领作了简单的介绍。

六十年代初,朱德熙在他的论文中曾系统地运用了层次分析法。

对这种分析法讨论最多的是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现在,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了与句子成分分析法相抗衡的主要分析法。

3.中外层次分析法的比较
层次分析法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我们运用的层次分析法是从美国描写语言学中吸取、借鉴来的,但又有所不同。

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指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不要求指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我们则不但讲切分,还讲定性。

这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要求分析到语素,汉语的层次分析法要求分析到词为止。

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两种类型。

在句法结构的范围里,词是最小的结构成分,一般不再对词进行组成成分的分析。

因而在从大到小的分析中,词是分析的终点;在从小到大的分析中,词是分析的起点。

此外,作为语法“粘合剂”的虚词一般不作为结构成分分析。

张斌在《现代汉语语法十讲》中认为:“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似乎采取从大到小的方式为好。

理由有三: 第一,从小到大的分析,须先确定基本的语言单位,而汉语里确定词与非词的界限,有时会遇到困难。

从大到小的分析可以避免这个麻烦。

第二,从小到大的分析,必须分析到最大的层次才可以结束,这样不免繁琐。

从大到小的分析,可以适可而止。

第三,复句的层次分析都是从大到小的,短语和单句的分析宜采取统一步骤。


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①结构原则,即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是合法的句法结构体;
②功能原则,即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能根据句法组合规律重新组合起来;
③意义原则,即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具有意义,符合逻辑事理。

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①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
②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③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1.优势
首先,可以层次鲜明地揭示出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

句子的层次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分析句子的层次,则是为了清楚地显示语义内容,层次分析法使得结构层次条理,语义脉落清晰、分明;其次,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比较广。

用这种分析法作业,就语音单位讲,可以用来分析音节,且符合语音的自然结构;就语法
单位讲,小的可以用来分析合成词,大的也可以用来分析句群,且能符合各级语法单位的自然结构,与该语法单位的意相吻合。

这种语音语法单位分析上一以贯之的优点,是其它分析法所不能比拟的;再次,层次分析法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

使句子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结构关系和层次有关的有两个: 一是不止一种结构关系,二是结构关系相同而结构层次不同。

层次分析法对由这两种原因造成的歧义都能加以分化。

最后,层次分析法有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揭示语法规律。

如现代汉语中动词单独作谓语不自由,要受到限制,这正是通过层次分析所获得的一条重要的语法规律。

2.局限
层次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它只能揭示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性的语法关系(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子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语义结构关系)。

如:“宿舍里正在安着空调”,如果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分析的结果所揭示的是显性语法关系,但是句子中还存在着一种隐性语法关系,即该句存在着以下两种意思:一是“宿舍里有空调”,二是“宿舍里正在安着空调”。

这种隐性的语法关系,层次分析法无法体现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事实上,这一弊端,已由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六十年代朱德熙先生首次在语法分析中所使用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所解决。

同时,有些语言片断,层次分析法不便于切分。

如双宾语格式、兼语格式、连谓格式等,分析与意义功能不一致的语段等,分析时都会遇到困难。

以“告诉你一件事”这个双宾结构为例,语法学界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双宾结构在一个层次上切分为三个直接成分,如:“告诉你一件事”,第一次切分是在“告诉”与“你”、“一件事”之间,这种切分的看法是:双宾结构由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直接构成;另一种意见是把双宾结构二分,即第一次切分在“你”与“一件”之间,这样切分的看法是:双宾结构是由一个述宾短语带上一个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构成的。

结语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法有它的优点,但也有不少问题须待解决。

“现代汉语
语法讲话”一书中只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没有讨论用这种分析法会遇到什么问题。

其他语法书也大多只举少数几个例子示范。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说过:“层次分析法的理论也曾经渗入我国语言学界,但是目前通行的语法教材受它的影响还很微小。

现在大多数讲汉语语法的著作,尽管在体系上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方向还是一个:句子格局的分析。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永无止境。

认识事物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任何一种方法经过长期实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之后,必然会被新的方法取代。

我们应该做的是反复实践和检验,充分利用它的有效性来探索客观规律。

层次分析法在经过充分应用之后,还会遗留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更新的方法又将取而代之。

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参考文献】
1、张彦群高其良《现代汉语语法通论》 2008年8月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