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ppt课件

顺便说个题外话:如来佛祖,法力无边,可 普度众生。可世上之人仍有从善者和从恶者 之区别;我们当老师的,能力更有限啊,所 以不要期望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什么什么 样的。能够尽自己所能,那就做得很好了。
7.二者的侧重点
从上述概念中,我们应该体会到:
心理咨询:先决条件是已经出现了问题,然后还
得具备:1. 来访者主动;2.双方无利害关系;3.
心理正常心理 健康:符合上述十标准
心理不健康:有心理问题,但 尚具有社会功能。心理不健康又分为:一般心 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或者称为可疑神经症的前期。
心理咨询针对的就是
3. 两组概念的图示
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
(精神病)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咨询对象)
十标准区分
三原
4.心理咨询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
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下,一般是不易改
变的(人的人格又是可以终身完善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
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
动是否出现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第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第三,人格的相 对稳定性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 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
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 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 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 性,并坚信不移,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 生了妄想;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冲突与实际处境不相符合,并且长期 持续,无法自拔,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 生了神经症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 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 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二者愿意共同解决。
解决出现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它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老师在平
时的教育中,家长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恰当的方
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
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预防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工作,心理咨询是补救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5. 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 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 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 的个性心理品质。
6.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个功 能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
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 脱困境,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 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 目的,是为了不出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心理成长 ——这是幸福 快乐的源泉
一、正视心理健康教育
1. 第一组概念:正常、异常
郭念锋(1986)认为具体标准一时难于确定, 但基本原则是可以说清楚的。为此,从心理学对人 类心理活动的定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脑的机能”)出发,明确提出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 异常的三原则:
专门途径
渗透途径
支持途径


学学学学




校校校校




学学课环




科生外境




教管活优




学理动化




渗渗渗渗




透透透透






8.三个误区
一、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心 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 测试、心理讲座
二、心理咨询可以针对任何人(熟人不
做、不正常的人不做)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 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 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
(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 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 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 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 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 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 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相反,用低沉的语 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 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 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所谓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 活动。遇到喜事儿,不高兴;遇到哀伤,不痛苦。 俗称精神病。
2.第二组概念
健康 不健康
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提出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
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 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 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 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 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师或者专家称 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 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 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咨询者支持和帮助下,通 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 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 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三、心理咨询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9.几种不科学思维模式
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比如,
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
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
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
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简单理解与区分
通俗地讲,所谓“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 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障碍症状 的心理活动。遇到喜事儿,高兴;遇到哀伤,不 高兴。比如我们在座的人;
相关主题